[摘要] 為了培養高級技能型實用人才,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將進行校企合作,實施以酒店行業為背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指導,以“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和高質量的實習、實訓基地為主導,以“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的手段。
[關鍵詞] 校內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 師資 教材 實訓項目
一、專業師資建設
通過多途徑搞好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一貫做法,酒店管理專業也將多途徑建設雙師結構型師資隊伍:(1)籌建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旅游局、旅行社、星級酒店負責人、學者型的酒店經理人,作為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主要成員。(2)聘請旅行社或酒店行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經驗豐富的一線服務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同時聘請酒店管理業界精英為客座教師,每年至少請他們進行一次專題講座。(3)配備優秀的校內老師,保障新專業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4)培養專業雙師型教師。一方面,要求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必須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才能上崗指導培訓;另一方面,選派實習老師定期到旅游企業管理實踐,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5)積極引進酒店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指導能力兼備的高職稱師資。(6)加強在編教師的酒店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選派實訓教師去國外先進的酒店管理學院進修和到國內知名的國際酒店集團從事酒店服務與管理工作,這樣既能提高實訓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又能保證實踐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同時培養的學生還適應了行業迅速發展的需要。
二、教材建設
酒店管理專業的部分教材將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旅游出版社出版的關于酒店專業的系列教材。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建設的基本思路是:(1)所選擇的教材要能夠明確高職教育“生產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技能型實用人才”的培養目標。(2)在構筑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選用教材,突出專業實踐訓練。(3)立足職業崗位要求,突出能力本位,加強實踐教學。能力本位就是要加強實踐環節,重視實踐環節指導教材建設。實踐課程教材要提供某些在理論教學中未講授而在實踐中必須掌握的知識。課程設計指導教材在介紹設計步驟和具體方法的同時注意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目前本系酒店管理專業實訓基地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等兩大類。
1.建立高標準的校內實訓室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校內實訓模塊得以實現的前題。為滿足系列專業主干課程開展實踐教學的需要,酒店管理專業計劃利用從申報到招生的一年時間完善涉外旅游系現有的“校內模擬仿真實訓室”:1個前廳服務實訓室、1個中餐實訓室、3個客房實訓室;增加1個中餐實訓室、2個西餐實訓室、1個酒吧實訓室、1個多功能宴會廳等,以求建立一個高度仿真的實踐環境,讓學生進入實戰的工作環境中去。
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隊伍將以學校領導和專業教師為主,以優秀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為輔。通過實訓基地的訓練,使學生的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水平達到傳統課堂上達不到的效果,順利實現由“理論——實踐”到“理論——實踐——理論——實踐”教學模式的轉變。
酒店行業的專業能力,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掌握。因此,除了在教學中擴大實訓課的比例,讓學生在動手中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外,為了強化就業崗位適應性,專業將以職業能力為本,引入國家職業資格考核,實行“雙證”(畢業證和國家職業資格證)考核制度。
2.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自2005年起,在學院涉外旅游系的努力下,涉外旅游系相繼與一些經營管理先進、經濟狀況良好,熱衷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旅游企業簽署了實訓基地協議,這些校外實訓基地包括: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福州景城大酒店、泉州酒店、泉州悅華大酒店、南安酒店、廈門牡丹大酒店。于2005年起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開始接納我系學生頂崗實習,為其提供前廳總臺、商務中心、預定中心、中西餐廳、客房等相關的頂崗實習崗位。通過頂崗實訓,將校內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在校內實訓中掌握的基本技能,用于企業的實際工作。另外,企業也通過無償提供設備,充實校內實訓基地。
涉外旅游系旅游管理專業將通過旅游行政主管部門主導創立的校企合作的平臺,制定科學合理的實習計劃。教學計劃的制定將兼顧學生和企業的需要。既讓學生能夠輪崗實習,在不同部門得到鍛煉,又能與酒店對人力的需求相適應。
涉外旅游系與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悉尼酒店管理學院建立“2+1”的人才合作培養模式。酒店管理專業依托這種合作,已把校外實訓基地開拓至澳大利亞,為學生提供國際化教育的平臺。
四、實訓項目安排
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制訂培養方案時,專業有意識地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緊密穿插學生上崗實習的環節,使得學生在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也獲得了寶貴的上崗實習的機會,從而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
1.日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教學部分。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室的作用,將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多數相關課程都排進了實訓室,提高實訓室的使用率。
2.采取多種科學的實習實訓形式
(1)認知實習。認知型實訓安排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進行,在進行基本素質課程的學習之前,帶領學生進入專業校外實訓基地了解酒店業各部門的運作情形,讓學生對酒店業在感性上有所了解,開始從實踐中認識酒店業,以便在后續的課程學習中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學習。
(2)日常模擬實習。主要利用自身的校內實習基地、設施和環境,如模擬客房實訓室、餐廳實訓室、前廳實訓室、禮儀形體訓練室等。教師指導和組織學生在實操課和課余時間去參加實習實訓,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鍛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增進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3)海交會實習。安排學生在每年的“5#8226;18”海交會和“6#8226;18”到酒店參加實習,每次實習時間為一個月。使學生直接參與實際崗位工作,熟悉酒店基本運作和對各個部門進行一定的了解,掌握所在實習崗位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認識和職業道德情感,遵守職業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4)畢業實習。安排學生直接參與酒店主要部門的服務或管理工作,有可能的話,盡可能多接觸幾個崗位,努力掌握每個具體崗位的技能和工作要領,親身體會和感受企業文化和精神,使學生在畢業實習結束時達到直接上崗的要求。
(5)不定期的頂崗實習。校外合作酒店為學生提供實踐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進行短期頂崗實習,對學生實行“零距離”培養,使學生在一種“學校 +企業”模式的教育氛圍下,提升專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素質。
總之,酒店管理專業應以工學交替、項目導向和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具體落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2.
[2]聶毅.論高職實踐教學定位管理[J].職業技術教育,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