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誦讀是較具爭議的教學方法,本文結合一項針對成教英語專業學員的調查結果探討了成教學員的學習特點,明確了在成教英語教學活動中開展誦讀教學的實用性、可能性及具體策略。
[關鍵詞] 成人教育 英語教學 誦讀
一、誦讀與“啞巴英語”
我們在成教英語專業的27個學員中開展了小型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中大部分人自我評價書面技能較好,基本能與外籍交流,但一說英語就會緊張,底氣不足,所以他們進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口語。造成他們與外籍口頭交流問題的原因依次是(可復選):81%的學員表示外籍說的英語與原來學校教的不一樣,即使是簡單的話也不易聽懂;52%的學員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英語發音不準、語調平淡,影響形象,因此盡量避免說英語;其他原因包括詞匯貧乏(44%)、文化差異(33%)、內向性格(15%)等。
聽力和語音問題根源于英漢語發音方面的巨大差異,要理解并跨越這些差異,非誦讀不可。首先,當學員大聲朗讀時,他不僅在讀,也在聽,經過反復不斷操練,聽覺神經習慣了這種信號,當別人發出這種信號時,更容易產生“共鳴”,聽得更明白。同時,語音面貌也能通過誦讀改善,英語對發音、重讀等沒有太固定的規則,學員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誦讀才能有使用英語的感覺,有使用英語的動力,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朗讀也有助于解決性格問題,調查表明,朗讀是內向型學員唯一比較愿意從事的口語類課堂活動,這可能是他們邁向口語交際的第一步。
二、誦讀與單詞背誦
詞匯貧乏極大地制約著成人學員的口語能力,尤其年長的學員機械記憶能力有所減退,如何背單詞是他們很關注的問題。誦讀可以幫助他們掌握拼讀記憶法,提高背誦效率。“英語的音標、字母、單詞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三者緊密聯系,采用拼讀策略,能使學生見其形而知其音,進而識其義,為識記大量單詞,尤其是記憶拼讀不規則單詞打下堅實基礎”。
誦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迫”學員建立并逐漸熟悉英語拼寫和發音之間的關系,教師只需進行適當引導和反饋,要求學員誦讀時對音與形之間的對應關系給予足夠的重視,把讀與思結合起來,通過這樣的指點,有口無心、死記硬背的朗讀成了有意識的詞匯拼讀訓練,之后,再進一步強化學員按照發音規律記憶拼寫的意識,把機械記憶變成有意識的發音規律的運用,培養學員正確的思維方式,更輕松地背誦單詞。
三、誦讀與語感培養
“語感”,即對語言的感知領悟和把握能力,語感能力強,則對語言信息的反應更靈敏,聽則清楚明白,說則妙語連珠,寫譯則文從字順。反之,則不然。如何培養英語語感?長期堅持誦讀是語感訓練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好的誦讀要做到口到、目到、耳到、心到,集中注意力,大聲朗讀,可最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韻味,大量準確的朗讀能夠促使語言材料在大腦中產生較深的印象,形成語言的暢達感、節奏感、情味感等。
四、誦讀與成人自學
成人教育的特點是“自學為主,面授為輔”,學員自學占了很大比重,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幫助學習者減少學習中的困惑和焦慮,提高學習動力。誦讀是可行性較高的自學方法之一。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學員在家或在旅途中都可以很方便地跟著課文錄音誦讀,有條件者還可自我錄音,這樣更有趣味,也有利于自我評價。
五、誦讀的課堂教學策略
1.誦讀前充分準備,誦讀形式多樣化
學員宜在教師指導下,先精聽外籍原聲,在課本上標注出不完全爆破、縮讀、弱讀、重音、意群、升降和停頓等語音現象,然后由老師帶讀,最后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分別采用個人朗讀、小組朗讀、集體朗讀和分角色朗讀等,要求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流暢,認真體會根據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度,久而久之,學員逐漸從不會讀、勉強讀到會讀、想讀、愛讀。
2.誦讀材料的難度和誦讀速度循序漸進
誦讀材料生詞不要太多,讀之前教師可簡要介紹材料大意、說話者態度等,但不必涉及細節,理解語篇不是誦讀的主要目的,誦讀的目的在于練習讀音語調,和把文本轉換為聲音的能力。教師還需要提醒學員有意識地加快誦讀速度,如果不能及時提高語速,就需要降低選材的難度,否則,既影響語篇理解,也影響學生情緒。
3.對不同的學員作不同的要求
同樣的語篇,記憶力好、理解力好的學員學得快,可以要求他們以更快的速度誦讀,或根據關鍵詞提示進行背誦等。年紀較大的學員模仿能力通常較弱,在讀前要多加提示,課后多加鼓勵,針對他們思維能力強的特點,可以適當采用同類語篇語音特點歸納、誦讀難點交流討論、互相評價等形式來幫助他們,這是保證他們能長期堅持誦讀并從中受益的關鍵。
4.學員誦讀后,教師要及時反饋
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追求單音的準確性,既要擅長發現問題給予幫助,更要關注學員的進步,多給予鼓勵,提高學員讀的積極性。調查顯示,當被問及是否希望老師指出自己誦讀中的錯誤的時候,62%的學員選擇希望老師課后糾錯,32%的學生希望當堂指出但要求用委婉的方式,6%的學生表示不必指出,所以,對學員誦讀中反映的問題是否要當堂指出及如何指出這兩個問題,教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5.把誦讀與語篇理解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學員讀書的聲音就代表著他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學生使用的語調能反映出他們不太理解的地方,對這些地方應及時引導學員查閱工具書,輔以例句加以指點。其次,當學員能流利誦讀后,教師要提醒學員注意材料中讀音、用法特殊的單詞、含有語法意義的語言點、文化點、使用頻率高的詞組,要求學員誦讀時給予足夠的重視,令學員把每次誦讀都看成一次學習的機會,口誦心惟,一遍比一遍讀得好,一遍比一遍體會深。第三,幫助學員摘抄精彩語段,要求他們經常誦讀摘抄本,面授時互相分享,和老師或同學對話,這樣可使學員感到更有趣,更有成功感。
現在,終身教育已是大勢所趨,成人學員的背景也越來越復雜。同一個班級學員之間的年齡、英語水平也可能有巨大差異,令許多先進的教學法有時也無用武之地,這時不妨試試誦讀教學。通過訓練,幾屆學員都反映誦讀能有效改善口語能力,使他們和外籍更成功的交流,最終促進他們身份的形成和社會地位的改變。總之,雖然誦讀戴著“語言線形發展方式”的帽子,但白璧微瑕仍有其光芒,至少它可以較好地服務于成教學員提高口語的目的。
參考文獻:
[1]Grabe,W. F. Stoller.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M].Harlow,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Ltd,2002.
[2]Underhill,A.Sound Foundations[M].Oxford:Heinemann,1994.
[3]范琳,劉振前,李旭奎.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記憶策略訓練研究[J].外語教學,2008,(1).
[4]郭小純.成人教育英語教學中的情感策略[J].成人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