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氣象學上的一個現象“蝴蝶效應”聯想到班務工作中類似的問題,從分析班主任在日常班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開始,用“蝴蝶效應”來聯想思考,進而提出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為做好班務工作服務。
[關鍵詞] “蝴蝶效應” 連鎖反應 班會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過蝴蝶,在氣象學上,我們學過“蝴蝶效應”,甚至于看過電影《蝴蝶效應》。但是“蝴蝶效應”它確切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它的社會學意義又是什么,它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沒有哲學性的指導意義?
基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對“蝴蝶效應”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平時班務工作的開展中其實也存在著“蝴蝶效應”,而且針對這一現象可以找出一些相應的管理方法,倒也不失為一項良策。
一、概念
1.“蝴蝶效應”的氣象學含義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2.“蝴蝶效應”的社會學意義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3.如何理解班務工作中存在的“蝴蝶效應”
(1)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蝴蝶效應”
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人與人的之間的聯系密切,尤其在高校,學生之間通過上課、開展集體活動、課外業余活動建立了很強的互動局面,大學校園其實就是一個社會,一個班級在輔導員和班干部的帶領下也是一個微型的五臟俱全的小社會。
分析其中存在的“蝴蝶效應”,從好的方面來看,一個班級里好的學生、好的學習風氣能帶動整個班級學生的齊頭并進。幾年前,在網上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北京某高校某班級某女生宿舍,整個宿舍的女生都考上了名牌大學的碩士。我想,這固然是這些女生個人奮力拼搏的結果,但是不可否認是她們各自身上的優點互相影響,帶動了整個宿舍的學習風氣,最終引發了質的飛躍。從壞的方面來講,一個學生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同學或學校不滿的偏執情緒,有可能引發負面的“蝴蝶效應”,帶來一場風暴。前幾年轟動全國的馬加爵案就是一個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更是對我們這些高校工作者敲響了警鐘,平時對學生的心理關懷不可忽視,一些悲劇本可以避免,一些隱患可以消除在源頭,而不是坐等它引起一場巨大的風暴之后再垂淚反省。
(2)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蝴蝶效應”
我想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蝴蝶效應”就更容易理解了,學生的學習方向,學生的就業指導,往往可能是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建議,某些情況下卻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某些時候,學生的言行舉止,或者在學習上的異常波動,也會促使老師思考原因,改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產生積極正面的“蝴蝶效應”。
二、方法
第一,充分運用好班會課這塊戰地,把它作為師生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和橋梁,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好每次班會課的主題,有的放矢。
每次班會課之前,班主任或輔導員要和班干部確立好班會課的主題,從小的方面來講,主題可以是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引發我們深刻思考的現象。從大的方面來講,也可以是國內外大事,話題可以延伸至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
當班會課的主題確立了以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絕不可少。班會課的形式可以而且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學生的演講,或者是辯論會,甚至可以是演唱會,這就要視班會課的主題而定,只要能產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任何形式都可以嘗試。
班會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否則班會課便會成為班主任的“一言堂”。在準備班會課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相互影響較強的“蝴蝶效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對于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要給他們活躍的舞臺展現自己的特色,進而影響一批學生,對于落后生和班集體觀念不強的學生,也要讓他們參與到班會課的設計中來,在班會課上得到表現自我,以及鍛煉和受教育的機會,使他們在班會課中逐步找到自信,增強責任感和自尊心。
第二,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尤其是班主任,要積極去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
現代的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作為班主任,要有耐心有計劃地和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對于優秀生,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只要班主任適時地加以引導,優秀生能夠對整個班級的良性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不能忽視了班級的部分落后生,如果班主任的方法科學適當,每個學生應當能保留各自的長處和優點,又能和整個班級融合在一起。通過正確定位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的優勢擴大到整個班級,形成積極的連鎖的“蝴蝶效應”,我想這是我們當代教師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第三,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在學生和老師之間搭建一條堅固的橋梁。
在開學之初,可以組織一次老師和家長的集體會面,可以使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有一個初步的交流,為以后的互相聯系打下基礎。比如,時間可以安排在開學后的第一個月內,主要由老師向家長透露一下這個學期的教學計劃,學生有哪些需要完成的任務,讓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強度和學習內容有大概的了解,便于在平時配合教師起到督促的作用。學生家長之間也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互相交流教育心得。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作為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生活異常情況,及時和家長聯系,讓家長能隨時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密切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于問題產生之初就把它扼殺在萌芽之中。我覺得班主任平時的善于觀察十分重要,學生的思想變化,情緒波動要及時去了解,有了問題要科學地去解決。一個小的缺陷的改正,能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帶來可喜的滿盤皆贏的效果。
三、結語
古代一首民謠唱得好: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從中我們可以充分地理解“蝴蝶效應”的內涵,一個看起來并不起眼的缺點或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到最后會演變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我認為用“蝴蝶效應”來思考我們的班務工作,很多問題會茅塞頓開。如何正確科學地開展班務工作,處理好學生的問題,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是只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親力親為,善于動腦思考,復雜的問題也會有解決的辦法。
參考文獻:
[1]愛德華#8226;諾頓#8226;羅倫茲.決定論的非周期流.
[2]高麗紅.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從蝴蝶效應談起[J].醫學心理指導,2006,(12).
[3]莊林.我們的“蝴蝶效應”[J].大科技(科學之迷),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