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提出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視角,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以此為高校大學生提出可行之路,鼓勵大學生在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背景下,大膽自主創業,為擴充大學生就業渠道和緩解就業壓力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 創業教育 研究
近幾年,大學生創業被社會和政府提到一定工作高度,同時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也已引起全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目前社會上大學生創業率并不是很高。據某高校研究數據表明,目前高校有約73%的在校大學生表示曾經有過創業意愿,但大約有79%的大學生卻在工作和自主創業之間選擇了工作,這說明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意愿較強,但由于考慮客觀環境和自身的實際情況,而使他們大都選擇先就業,之后再考慮自主創業,這使得在校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愿與實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相矛盾,最終走上創業道路的寥寥無幾。
一、大學生創業者少原因分析
1.在校大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
(1)創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與學生接觸中了解到在校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現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完全不能滿足自主創業的需求,甚至有的學生自身都不清楚是否具備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2)綜合素質的欠缺。創業需要管理、投資、法律、溝通等多方面素質,而高校提供的公共課往往只是簡單的理論知識,不能滿足需求。
(3)缺乏創業實踐經驗。現代大學生雖然很重視社會實踐,但由于客觀原因,往往在課余時間參加的都是重復性的體力勞動或者一味地迎合社會道德素質的號召,下鄉支教、敬老院護工、上街學雷鋒等互幫互助的公益性活動,這和競爭殘酷的創業可以說是兩個課程。
(4)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大多大學生認為自身能力不足或缺乏領導才能。他們所接受到的成功的創業典范在他們看來似乎都離他們很遙遠。
(5)動手能力差。我國自古以來的教育都重視書本缺乏實戰,墨守成規造就了一批批依賴性極強的孩子。大學生們寧愿去選擇等待、依賴某些社會資源,也不愿去選擇自己創業,他們很難走出這些社會資本的庇護圈。
2.外部的客觀因素
(1)創業資金的嚴重缺乏。資金是做任何事業的最基本的保障。高校大學生由于沒有什么外來性的收入,很難攫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阻礙了大學生創業的起步。
(2)政府配套政策跟不上。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資助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但是真正可執行的并不多,程序上也存在操作麻煩的嫌疑,有些政策甚至落入了一句空話。
(3)創業教育方面的不足。現今高校的創業輔導方面做得還不夠,指導性較差,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更不是很高。大學生吸收到的有限的創業知識也很難與外面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嚴重缺乏實踐方面的經驗和技能。
(4)缺乏支持自主創業的硬件設施。自主創業除了大學生自身的實際能力等軟件外,還需要創業場地、實驗設備等硬件設施。而如今各高校都在擴招,硬件設施難以跟上更不要說給學生提供創業場所了。
(5)大眾認同度不高。傳統觀念仍希望畢業出去找份穩定的工作以配大學生的身份,自主創業往往會落下“學了幾年仍是在社會上漂”的不好說法,家庭的阻撓也會妨礙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決定。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思考——融入“現代服務業”
1.“現代服務業”的概念
“現代服務業”概念是我國的提法,2000年10月十五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了“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和改造傳統服務業”的發展目標,至此,“現代服務業”被正式提到高度。目前理論界都提出,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發達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其服務產業占GDP的比重,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正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迅速轉變,服務業產值已占GDP的70%以上。中低收入國家占43%。而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只有40.1%,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中低收入國家,迫切需要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
2.“現代服務業”的內容
現代服務業是指那些不生產商品和貨物的產業,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行業。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產生,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F代服務業既包括新興服務業,也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其本質是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由此可以看到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一,現代服務業突破了消費性服務業的領域,形成了新的生產性服務業、智力(知識)型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的新領域,它具有高文化品位和高技術含量;高增值服務;高素質、高智力的人力資源結構;高感情體驗、高精神享受的消費服務質量的特征,通過服務功能換代和服務模式創新,而產生新的服務業態,適合現代產業的發展需求,也適合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有知識但無大量資金支持的創業的需求。
3.“現代服務業”與高校創業教育的結合
“現代服務業”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和信息技術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我國市場經濟格局日趨完善,第三產業必將呈現加快發展的格局??梢灶A測,在未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法律、物流、審計等一批中介服務機構一定會更加專業更加有市場,而我們目前高校里的專業知識將更加符合實踐需要,一些所謂的冷門專業:譬如社會工作、社區服務、旅游會展等也將因為專業知識與市場的融合度而提高在校大學生學習該專業的熱情,有效緩解了目前高校冷熱專業不均衡和畢業后工作不對口現象。其實,現代服務業作為新興產物,目前并沒有為社會大眾所了解熟知,如何讓現代服務業實現經濟效益更是知之者甚少。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鼓勵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將現代服務業和大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起來,讓自己所學專業成為提高經濟的原動力,既提高了大學生畢業后工作與專業對口的比率,又提高了大學生就業率。因此,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視角,研究大學生創業問題,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缺失的當今,可以有效的擴充大學生就業渠道和緩解就業壓力,并且在實踐上極具可操作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造成高校大學生創業難原因很多,完全解決需要社會、高校、家庭和學生本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而本文僅從高校就業指導教育方面提出改革方案。提出將“現代服務業”大力融入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內容,希望能給予高校老師以指引,從切實身邊教育出發,一點一點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
參考文獻:
[1]王良杰,石麗麗.現代服務業概念和界定[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
[2]吳山,夏杰長.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推進思路[J].經濟與管理,2010,(4).
[3]王玉珍,陳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理性分析與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