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學教育是一種相對特殊的教育活動。作為醫學生,在醫學實驗過程中要經歷一個相對復雜的心理和倫理轉變歷程,這一問題的研究對醫學教育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140名醫學生的動物實驗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醫學生普遍能夠接納動物實驗的占92%。而學生對動物實驗產生困境主要表現為:擔心被動物傷害的占34%;擔心動物受到傷害而不忍參與的占42%;心理反應表現為恐懼的占26%,好奇的占32%,厭惡的占15%;研究結果表明,現在醫學教育急需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倫理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關鍵詞] 醫學生 動物實驗 困境 心理分析
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動物實驗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項目,同時也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受到高中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加之家庭生活中缺少與其他動物接觸,尤其是缺少宰殺動物的生活經驗,使得醫學生在動物實驗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焦慮和心理壓抑。為此,我們對140名低年級醫學生參加動物實驗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齊齊哈爾醫學院和佳木斯大學醫學院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二年級)140名。年齡19~24歲,平均21.4歲;其中,男生66人,女生74人。對象既往無精神病史,入學心理測試中各項指標均未見異常,調查前均完成(或正在進行)生物學、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形態學等學科的動物實驗。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和開放式心理訪談的方法。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大綱和相關心理量表的要求編制調查問卷,包含24題48項。以自然班為單位進行調查,要求學生獨立做答。對問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進行訪談,最終確定有效問卷134份。
1.3統計方法
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2.1醫學生對動物實驗的基本態度
在動物實驗的必要性上,92%的學生接納動物實驗,認為其很重要;75%的學生能夠完成動物實驗課的全部內容;能夠親自處理動物的學生占65%,其中,男生42人,女生49人;認為動物實驗課過多(或可以用其他實驗形式替代)的學生占42%,需要增加動物實驗課的占21%;經常逃避此類實驗課的學生占16%。
2.2醫學生在動物實驗中的困境
擔心被動物傷害的學生占34%;擔心動物受到傷害而不忍參與的占42%(女生24人、男生34人);無法面對動物尸體的學生占24%;擔心患傳染性疾病的占36%;從未真正做過動物實驗(僅為旁觀者)占4%。
2.3醫學生在動物實驗中的心理狀態
在初次接觸動物實驗中感到恐懼的占26%,好奇的占32%,厭惡的占15%;對處死動物感到恐懼的學生占42%;截至調查前為止,對動物實驗感到緊張恐懼并逐漸加強的占26%,逐漸降低的占46%;動物實驗對其日常生活產生明顯影響的占14%;為死亡動物產生憐憫并同情的占22%;為自己今后的醫學學習產生擔心的占42%。
3 討論
醫學教育是強調實踐教學的教育活動,由于我國在醫學生選拔的過程中主要依靠高考分數為基準,因此,沒有顧及到個性和理想等心理因素對醫學生選拔的影響,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醫學學習的過程中,對專業學習的內容產生厭倦、焦慮等不良反應,甚至部分學生為此出現了一系列的心身問題。這其中,尤以低年級學生的問題突出。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接納動物實驗,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使得在實驗初期恐懼心理明顯,部分學生在較長的時間里仍無法克服其對自身日常生活的干擾,進而表現出逃避的行為反應。在個別訪談中發現,部分學生曾因動物實驗而產生放棄學醫的想法,并表現出對未來醫療工作的擔心,調查中這個比例高達42%。這種現象的出現,充分報露了醫學教育中對心理教育和倫理教育的缺失。
醫學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從業人員的專業定位相對明確,在專業學習中自由選擇的機會很小。因此,使得醫學生在面對學習困境時,只能以接納服從為唯一選擇。這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明顯高于其它專業。在基礎醫學實驗中,面對眾多的動物實驗,學生必須調整好自身在心理和倫理方面的狀態,并需要專業化的指導,尤其是人文觀念的調整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應,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從專業選擇方面,給與學生必要的生涯輔導,提高其專業認知度,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專業選擇條件,幫助學生確定合理的生涯定位,最大限度地提升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孫全文.談醫學動物實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4,(4).
[2]趙偉,孫國志.科技革命與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中國比較醫學,2009,(7):12.
[3]王星明,王艷華.西方國家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特點及啟示.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
[4]丘祥興.醫學倫理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