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立足于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依靠全面、快捷、高效、優質的信息服務,努力實現科學決策、大膽管理,不斷增強高校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此,筆者認為,要做好新時期高校信息工作,發揮黨委辦公室的參謀助手作用,關鍵是要在把握高校黨委決策特點、緊扣高校黨委決策需求、靈活高校信息工作機制等三個方面創新思路、狠下功夫。
[關鍵詞] 高校 信息 決策 服務 思考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高等學校事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千載難逢的機遇,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立足于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立足于科學決策、大膽管理,不斷增強高校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信息是決策的基礎和依據。如何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圍繞中心,把握大局,努力提高信息服務水平,促進高等教育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每位高校信息工作者面前必須認真思考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筆者認為,要做好新時期高校信息工作,發揮高校黨委辦公室的參謀助手作用,關鍵是要在把握高校黨委決策特點、緊扣高校黨委決策需求、靈活高校信息工作機制等三個方面創新思路、狠下功夫。
一、把握高校黨委決策特點,提高信息報送質量
1.高校黨委決策的時效性和前瞻性,要求報送信息一定要及時、超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新的歷史階段必然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和發展態勢,必然帶來新的挑戰。新中國建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體制大改革、規模大發展、質量大提高,進入了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歷史新階段。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在中山大學發表演講時,痛陳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存在年輕人才缺乏、經費不足、人文教育匱乏、開放性不夠、評審制度不健全、研究與教學脫節、管理體制不利于創建一流大學等七大弊端。對此,我們必須全面認識、系統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規律和方向,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放思維,增強高校黨委決策的時效性和前瞻性,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發展定位,解決好“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大學”的問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思路,解決好“如何建設這樣的大學”的問題;遵循教育規律、適應社會需求,著力提高辦學育人的質量和水平,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而人們常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當機立斷”,前提是必須對時機有及時了解和準確把握,特別是出現了緊急情況和突發性事件,如果決策者沒有及早掌握情況和作出處理,必將延誤時機甚至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為此,高校信息工作者要不斷培養和增強信息的敏感性和預見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
2.高校黨委決策的宏觀性和連續性,要求報送信息一定要全面、連貫。一是從空間上看,高校黨委決策具有宏觀性的特點,它的著眼點在于駕馭全局,實現“總體最優”。《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高等教育法》均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對學校的統一領導,不僅是思想政治上的領導,而且是對學校改革發展全局上的領導,黨委負有對學校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做出決策的重大職責;黨委的領導主要表現為把握學校的發展方向的領導權,對重大問題的決策權,以及對重大決議執行情況的監督權。特別是當前,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高等學校要與時俱進,認真處理好學校自我發展與自我約束的關系、辦學自主與社會職責的關系、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利的關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關系,構建適應現代大學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開創學校事業科學發展的新局面,就必須高屋建瓴,總攬全局,著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管方向、議大事、把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
二是從時間上看,高校黨委決策具有連續性特點,這是因為任何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都必然有其來龍去脈和持續影響。為此,在進行信息收集時,對某一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系列動態情況、前因后果要進行連續性跟蹤了解,以便使決策者能夠從所收集到的信息中捕捉和發現某一現象發展變化的概貌和趨勢。
3.高校黨委決策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要求報送信息一定要準確、典型。高校信息是學校辦學實踐中客觀情況的反映,是各級領導實行科學決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領導干部指導日常工作的重要條件。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要迎接如何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實現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如何建立和完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科結構布局與專業設置、如何處理好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國家人力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等一系列問題,任重而道遠。做好高校信息工作,客觀準確地反映學校各種信息,有利于上級黨委加強對學校工作的領導、指導和幫助。決策來自于客觀實際,作用于客觀實際,只有以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真實信息為依據,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4.高校黨委決策的開創性和探究性,要求報送信息一定要新穎、深刻。一是就高校黨委決策視野的廣度而言,決策具有開創性特點,這是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高校黨委決策層提出的必然要求。當前,高等教育發展邁入了新階段,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新的發展平臺上、新的歷史進程中,高校事業必須解放思想求跨越、開放辦學促發展,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境界、決策水平、工作能力同樣必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是就高校黨委決策思路的深度而言,決策具有探究性的特點。對照黨的十七大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放辦學,以開闊的視野、國際的眼光,客觀實際地同國外高校、沿海發達地區高校,或是同處中西部地區的同類高校比較,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科研與產學研合作等方面清醒認識、準確評判、科學定位、達成共識,使廣大教職工進一步認清學校的形勢,增強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激發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發展意識,是擺在高校各級領導干部面前必須著力解決好的問題。
二、緊扣高校黨委決策需求,創新信息工作思路
1.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實現“四個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各高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等學校黨委在貫徹落實《高等教育法》,推動學校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中,必須經常從本校實際出發,依法治校辦學,獨立自主決策重大問題。作為高校黨委辦公室,必須首先適應這一變化,樹立主動服務的意識,實現思想封閉向思想解放轉變、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單點服務向全校服務轉變、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緊跟形勢發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增強工作的預見性,提高為高校黨委決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開拓工作思路,實現“三個貼近”。高校信息工作是領導了解情況的重要渠道,也是領導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工作中,必須注重探索新的思路,運用新的辦法,實現新的手段,推動高校信息工作的創新,使高校信息工作更加貼近黨委的工作中心,更加貼近領導的要求,更加貼近基層的實際,努力實現“需要領導知道的信息”向“領導需要知道的信息”轉變,更好地為高校各級領導決策服務。
3.加強信息調研,樹立“三種意識”。一是樹立政務服務的意識,圍繞高校黨委中心工作開展調研。信息工作是高校黨委辦公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委辦公室的基本職能之一是發揮參謀助手作用,而這一作用的重要體現就是提供信息服務。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對于高校而言,“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是高校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如何把科學發展觀內化為辦學觀,著眼于科學發展,樹立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著眼于以人為本,突出發展戰略實施的主體;著眼于和諧共生,讓廣大師生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高校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和自覺行動,需要高校各級領導干部為之而不懈奮斗。
二是樹立全局意識,圍繞高校黨委決策落實開展調研。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最顯著特點。校長負責的核心問題是對黨委負責,自覺接受黨委的領導和監督,自覺維護黨委的地位和權威,這是黨委對學校全局工作的領導及對重大問題的決策落到實處并產生績效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堅持把高校黨委中心工作作為督查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貫徹落實高校黨委中心工作情況作為調研工作的重要方面,時時處處貼近中心工作,抓綱帶目,以點帶面,以促進高校“管理目標統一、決策思想統一、工作部署統一、工作步調統一”為核心,努力提供優質高效的督查調研信息,促進高校黨委工作的貫徹落實和政令通暢。
三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開展調研。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的各位專家教授都是支撐學校科學發展最寶貴、最具優勢和最可持續的戰略資源,高校必須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作用。通過深入基層,直接聽取基層單位和普通群眾的意見、建議,按照“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大事、解決影響和制約學校發展的突出問題、辦好師生員工迫切希望解決的實事”三個層次,抓住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綜合分析后形成調研報告,為領導了解基層情況、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有利于熱難疑點問題的快速妥善解決,有利于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和“黨管人才”原則,源源不斷地培養、吸引、凝聚當前發展急需和未來發展必需的高層次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三、靈活高校信息工作機制,增強信息服務實效
1.改進工作方法,變“守株待兔”為“主動出擊”。要切實改變“等、靠、要”的傳統思想,改變守株待兔式的信息收集方式,主動沉下去,多渠道收集、捕捉信息,找“點子”,挖“金子”,出“亮子”,在拔高、增厚、拓廣、挖深上做文章,努力做到信息工作思路能超前、決策會追蹤、經驗會總結、問題會剖析、建議有價值,通過主動出擊,提供高視角、高品位、高效應的信息,使參謀服務真正“參”到點子上,“謀”在關鍵處,推動學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2.健全運行機制,變“孤軍奮戰”為“眾手合擎”。如果單純依靠專職信息人員,受人員數量、工作精力、知識結構、學緣結構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使信息在廣度、深度上大打折扣,影響到服務決策的實效性。為此,可以通過專職與兼職、重點與一般相結合的方式,從各層面布點,培育骨干,通過重點帶動全面,構建高校信息工作立體網絡,實現信息收集網絡化,讓信息觸角真正“扎根”基層。
3.建立考核機制,變“敷衍了事”為“爭先恐后”。建立量化考核和激勵競爭機制,實行信息工作獎懲制度,定期對各單位信息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考核評比,同時將評比結果作為對班子及部門負責人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有利于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在全校形成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良好工作局面,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信息工作活力,為高校黨委決策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德茂.把握黨委決策特點 提高信息服務水平[J].秘書工作,2004,(05).
[2]續梅.訪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育家離我們并不遙遠.中國教育報,2007-3-11(1).
[3]政務信息中心工作總結.中國文秘資源網.2006-11-23.
[4]陶海榮.淺析黨委決策中的從眾心理及其矯治[J].黨政干部論壇,2007,(05).
[5]李鵬飛.黨委決策機制要適應信息化要求[J].黨建研究,2004,(08).
[6]傅翠和.“四要”保證了黨委決策的科學化[J].領導科學,1995,(11).
[7]堅持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抓好黨委決策落實[J].秘書工作,2004,(07).
[8]沈紹翔.黨委決策必須防止和克服三種現象[J].西南民兵雜志,2005,(01).
[9]李世佼,羅丙軍.論新時期下的高校信息工作.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7).
[10]陳順武.緊貼黨委決策意圖把信息工作推上新水平[J].秘書之友,1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