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聲樂演唱中,歌唱者往往比較重視歌唱的各種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對演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創造成功歌唱的前提和基礎。同時,歌唱時人的心理狀態或心理素質的好壞,對其歌唱的訓練和學習,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聲樂演唱 心理狀態 作用
聲樂是一門涉及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的綜合藝術。聲樂學習者應該了解,聲樂藝術是以音樂和語言藝術來表達我們思想感情的,因此,為了充分表達藝術,除了嗓音的技巧外,還需要智力的援助,這就需要我們學習研究智力和感情的科學,即心理學。心理學是關于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現象是腦的機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從心理學角度看,聲樂心理學又是音樂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即為聲樂學與心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因為歌唱本身是受心理機能支配的,歌唱的整個過程離不開心理感受、心理體驗、心理適應、心理表現等方面心里的控制。而生理器官的外在表現,正是這些內在心理導向控制的藝術發揮。
一、歌唱心理在聲樂中的重要性
聲樂藝術是人的精神產物。一個歌唱者,無論在演唱技巧的表現上,還是在歌唱情感的表達上,自始至終都有復雜的心理活動。宏偉透亮的嗓音就是通過心理控制的導向作用,利用聲學上的各種技能技巧而獲得的。作為聲樂藝術的具有高技能技巧的嗓音,是一種以音樂藝術的形式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最特別的媒介。而所謂的能稱得上“藝術”及“思想感情”的東西,當然意味著智力的科學和感情的科學,這種智力和感情的科學即是心理學。一首歌曲唱得好壞,除了演唱者技術和生理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質。眾所周知,聲樂的樂器是長在人身體內的,它發出音質的好壞是和人的氣質,個性心情,文化修養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聲”是指生理的表現,而“情”是指心理的情感表現的話,那么沒有“情”的依托和抒發,“聲”也不可能有靈魂和生命。所謂“以情傳聲”、“以情帶聲”來表達“聲情并茂”,正是體現了聲樂藝術生理與心里創造的辯證關系。
二、歌唱心理對聲樂演唱的影響
歌唱與心理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歌唱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進行的,心理又總是對歌唱發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歌唱是心理支配下的生理運動,因此,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創造成功歌唱的前提和基礎。
歌唱的心理狀態是很復雜的,它受每個人心理因素中緊張、性格、情緒、意識等各方面的影響,以下就這幾個方面來分別敘述一下。
1.緊張心理對歌唱的影響
心理學認為,緊張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是由十分復雜的原因引起的一種主觀心理體驗。如果心理在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下,必然會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功能失常,會造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感知模糊、反應遲鈍、思維活動減慢、注意力分散。有時候甚至在演唱時腦中一片空白,連歌詞也會忘記。如果長此下去,歌唱者會對歌唱失去信心,形成恐懼心理,從而導致歌唱失敗。
2.性格對歌唱的影響
性格是人的心理的個別差異的重要方面,人的個性差異首先表現在性格上。人的行為方式千變萬化,心理特征也千差萬別,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比如:外向性格的人性格開朗,容易與人溝通。具有這種個性的演唱者,不太容易有“怯場”心理,就算有也比較容易消除。而內向性格的人性情孤僻或害羞,不善于表達自己。具有這種個性的演唱者,容易有“怯場”心理,并因為自己內向型的性格,不易與人交流,從而對于怯場心理矯治起來相對困難一些。
3.情緒對歌唱的影響
人的心理現象是一種活動過程,它以不同形式能動地反映著客觀存在在世界上的事物及其聯系。在認識客觀世界的時候,不僅反映事物的屬性特征及其關系,還產生了對事物的態度,引起各種主觀體驗。這就是情緒和情感。它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腦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從歌唱的角度來看,情緒和情感是建于生理基礎上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歌唱者的情緒,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其發聲演唱。歌唱者雖然發聲機能完全正常,但當其心理產生情緒異常時,也很難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因此,聲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緒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響或支配。比如,積極的情緒,如愉快、興奮,能增強人的活力、興趣,從而增強學習聲樂的熱情、歌唱的欲望和信心。而消極的情緒,如悲傷、抑郁,會減弱人的活力,從而減弱學習的強度和熱情。
歌唱表演中情緒的感覺應該是興奮的、激動的、快樂的、美好的。也就是說,歌唱者在演唱時要用興奮的感覺,激動的感覺去唱,或是用快樂的,美的感覺去唱。有了這些情緒感覺演唱就會沁人心肺,如果沒有這些情緒感覺,就不是歌唱表演的藝術。
歌唱者的責任是不僅自己具有美妙的情緒情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讓觀眾也具有相同的感覺。如對歌曲人物的愛情,對歌曲中事物和景象的厭惡和喜歡,或因欺凌而痛苦,因榮譽而自豪,等等。情緒表現出來的并不是感覺,而是用感覺去表現情緒。
4.意識對歌唱的影響
哲學中提到,意識是對物質的客觀反映。我們在正常的歌唱表演過程中,大腦對你所表演的動作存在這“有意識”的控制和“潛意識”控制兩個方面。我們的聲樂是一個多動作組合的活動,是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多種活動的過程?!坝幸庾R”的控制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不過這要通過思維在作用與身體的器官和肌肉,所以反應相比是比較慢的。而“潛意識”的控制是在我們在平時聲樂練習時,讓身體的各個器官和肌肉在日久的訓練下形成了機制,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這樣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反應了,所以我們要訓練的就是這種“潛意識”。所以我們在聲樂學習中,記住感覺,并升華成知覺。因為人的顯意識只能調節完成一個動作,不能完成多個動作,因此,我們在聲樂演唱時,我們只能把顯意識用于調節主要動作,而剩下的都是依賴于“下意識”的控制。我們在演唱中想的越少,歌唱的心理壓力也就自然的減輕了許多。當然,顯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不良的心理壓力,把壓力變動力。
三、如何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
歌唱時要有心理的、思想的準備,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有良好的歌唱欲望,這樣才能達到好的要求,否則是唱不好的。綜合這些年的歌唱和教學經驗,我認為要擁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有幾點值得參考:
1.擁有良好的技術能力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梢?,平日的修養功夫極為重要。平日練習細心研究、反復實踐,把自己的技術練得有相當水準,有十二分的把握,這樣,即使在上臺時打了折扣,演出仍能有起碼的水平。歌唱者擁有了良好的技術能力,會增強自身的信心,從而減少或擺脫緊張心理的困擾,以便歌唱者更好地投入歌唱中去。
2.培養歌唱欲望,加強藝術修養
培養良好的歌唱欲望,應從平時練習做起。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歌唱要用“心”,這個“心”字是在平時養生的。如果歌唱者在練唱時萎靡不振,思想不集中,缺乏應有的創作激情,那么,她就不可能獲得正確的聲音。如果歌唱者對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聲樂不感興趣、敷衍了事,就必然造成歌唱者生理現象上的肌肉松垮。在這種狀態下繼續練習歌唱,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使歌唱者的發聲器官受到損害,無論從思想上和生理上來說都不利于歌唱者。而練唱時內心充滿美好的歌唱欲望,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一切與發聲有關的呼吸器官、口咽腔、軟腭等,才能處于它們應有的積極靈活、協調一致的狀態,從而發出通暢、自然、優美的聲音。
作為一名歌唱者,除了需要擁有良好的技術、歌唱的欲望,還需要多接觸聲樂活動有關的事物,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和藝德修養,增強聲樂學習的動力。因為聲樂作品既有欣賞因素,又有歌唱者二度創作的因素。作為聲樂藝術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是學無止境的。歌唱者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高尚的藝術道德,是聲樂藝術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條件。
3.加強舞臺實踐,培養自信心
歌唱藝術是必須同聽眾見面的藝術,培養歌唱心理應多加強舞臺的實踐活動,習慣于在各種環境、各種場合中演唱。體會舞臺感和駕馭自己的能力。歌唱者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態,實現自我調節,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表演者越來越對自己的演唱成功充滿信心。
四、結論
心理因素對歌唱影響是普遍存在的,遇到了心理因素的影響,千萬不要泄氣,更不能聽之任之。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所以,當我們明白了這些諸多因素,我們就要努力克服它。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歌唱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對聲樂演唱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對它不能忽視。我們必須要鍛煉出良好的心理素質,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膽大人藝高?!蔽覀円M量掌握心理學的知識,用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克服歌唱中的不足,不斷充實自己,為了我們熱愛的歌唱藝術發展得更加輝煌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0.
[2]程剛.心理學.遼海出版社,2000.
[3]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6.
[4]楊立剛.聲樂教學法.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