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中教學關系的轉變,英語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角色也應發生轉變,研究當前新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確定教師角色如何轉換。
[關鍵詞] 新課標 英語教師 教師角色 轉換
一、背景
新課程認為,教學是以師生為主體對課程內容開發、生成、轉變、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個性化創建過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多角度進行不同性質的交往,不同類型的互動的過程;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通整合、領悟建構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角色在新課標背景下發生相應的轉變,來適應教學改革和變化。
二、當前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存在的問題
1.知識的搬運工
很多教師把教科書和參考書上的知識搬運到教案上,再從教案上傳遞給學生,使教師成為忠實傳遞課程的過程和手段。課程與教學是對立關系,是機械、單向性地轉變關系。
2.課堂的絕對控制者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完全控制課堂—不僅控制學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學生什么時候說和使用哪些英語(Harmmer,1991)的狀況。控制學生生吞活剝地死記知識點,控制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大規模習題訓練,其結果必然導致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厭學。
3.課標的組織者
當前,在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仍沿用封閉的教學秩序,即新知識講解、分析、論證、練習與檢測、布置作業、自編、自導、自演地組織著課堂教學,教師把精力傾向于如何把知識講精,語言過程上更有條理性,沒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以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
4.學習結果的督促者
教師不管學生樂學與否,用強迫手段督促學生在題海中感悟知識,重復而頻繁地練習,使學生苦不堪言,教師為加強督促效果,往往大考小考不斷,導致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恐懼心理。這一現象在普通中學尤其突出。
三、新課標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新課程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交往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扮演好各種角色。
1.課程的研究者
新課程倡導教師研究知道學生怎樣以自主學習促進自主發展,以指導學生怎樣學習為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強化集體單元備課。在個人備課基礎上,對照新課標與學情,根據集體研究和個人體會,參閱教師用書和相關資料信息,寫出教學方案——教與學雙邊的活動程序。
2.課程的設計者
新課程要求教學行為雙線對應設計,即教與學兩條線,以學習設計為主。教學程序上則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內化教學為主。具體操作如下:創設情景——情景感化法,即讓學生入境入情,自己感悟;嘗試質疑,也就是問題要由學生質疑、發現、提出,教師引導提煉歸納;師生一起合作研討,點評互評;練習作業,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設計主題、活動程序,采用自由讓學生參與學習。最后的內化教學,則需要引導學生反思體驗,領悟建構。在課堂中或活動后,及時歸納總結。
3.多元互動的教學方式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問題情境、學生內部等進行多元互動教學,以實現多元化智能的個性建構。
4.充分實現英語教師多種角色的轉換,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
(1)課堂教學的合理控制者
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要經過合理控制教學環節,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觀察、主動回答。
(2)成為受學生歡迎的組織者
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增加生動有趣的英語語言、背景材料,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活動,使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語法學習中解放出來。
(3)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
中學英語大綱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英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課堂上語言實踐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課堂上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參與活動,能使教師發現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話題,及時為學生糾錯、提示、激勵和語言師范,同時,還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語言的實踐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交流,老師才會真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無論學生基礎如何,關注每個學生,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求學、樂學的欲望,營造一個寬容的氛圍。
(4)成為課堂活動的評價者
新課標強調,“英語課堂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要注重內容反饋,對學生的進步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認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四、結論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教學觀對中學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因教因生因時實現教師角色的相應轉換。
參考文獻:
[1]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3.
[2]黃浦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和教師培訓.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名共和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