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高校中傳播和信仰宗教的學生人數出現上升趨勢,形成了高校中的“宗教熱”現象,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此予以重視。為此,針對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思想教育工作問題加以探討。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大學生 宗教信仰
我們知道,宗教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人類理解與把握人和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世界觀理論。宗教自從誕生以來,就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高級專門人才的后備軍。他們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僅關系到個人成長成才的方向,也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筆者通過調查,訪談等大量調研工作,發現近幾年,大學生中宗教信仰的人數占總學生數比例已經達到了9%~10%。中國目前正在崛起的信教群體,正是以大學生等為代表的“知識精英”群體。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宗教發展的總體態勢相一致,在大學生中,基督教的發展勢頭最快,業已超過其他宗教,成為信徒最多、影響最大的宗教。
應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引導大學生處理好宗教信仰問題呢?
首先,我認為,輔導員應加強自我教育。第一,輔導員自身應通過閱讀等多種形式的學習來樹立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雖然不管是教師也好,大學生也好,都是從小就接受有關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但這種思想對于我們的影響還取決于個人對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將黨和社會主義的原理和思想內化,并用其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第二,還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如學習、參觀、借鑒、交流工作經驗等,有意識地進行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使自己得的工作能夠符合時代和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要求。第三,要加強自己對于宗教知識的教育。一方面,我們要深入理解黨的宗教政策,這是能夠順利的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理論依據和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又要有意識地多了解宗教文化知識,認識到其對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方面。第四,要深入的了解新時期的大學生。一方面,新世紀的大學生有其自身的時代特點;另一方面,在校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也是較復雜的。對于這兩方面的問題,輔導員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政策教育
1.通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使大學生懂得,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它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對于一部分人信仰宗教的問題,只能采取疏導和教育的方法來解決,使他們自己醒悟,自愿放棄唯心主義的信仰。
2.通過黨的宗教政策教育,使大學生全面了解黨在宗教工作上的基本方針政策。主要包括:(1)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2)政府依照法律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3)宗教活動必須在法律范圍內進行;(4)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三自”(自治、自養、自傳)原則;(5)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抵制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宗教勢力的滲透
1.掌握黨的宗教政策界限,堅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目前,非法宗教的觸手已經伸入高校,伸入我們的大學生中,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社會主義學校決不允許宗教侵入,我們不能聽任唯心主義、有神論在高校泛濫。
2.抵制敵對宗教勢力的滲透,粉碎“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的宗教滲透活動,絕不是單純的宗教問題,這些滲透是國際上反動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宗教極有可能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應該看到,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并以傳教為名,行顛覆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之實。我們應該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堅決予以抵制。
3.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復雜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做好教育引導工作,開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學的共產主義信仰武裝大學生的頭腦。
(1)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綜合研究教育體制,改變思想教育“單打獨斗”的局面,努力形成全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形成大學生思想教育體系,經常研究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問題,總結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使全體教職員工主動自覺的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2)發揮“兩課”共產主義信仰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要注意改進“兩課”的教學方式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的思想問題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通過“兩課”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社會、人生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培養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的信仰。
(3)開展多渠道的教育活動,形成信仰教育的合力。一是把握好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高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煥發大學生報效祖國的豪情,堅定大學生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廣泛開辟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生活之中,能更多地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在參與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活動中滲透理想信念教育,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信仰。三是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抵御挫折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深層次地了解學生的苦惱,把握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心理差異,引導他們學會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和掌握適應環境變化的方法,不斷優化自身的心理品質,從而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目標。
(4)開設《宗教學》選修課。防止宗教滲透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堵,而是疏導。疏導與引導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人們認識和了解宗教。大學生只有從本質上認識了宗教,才可能在宗教滲透之時不驚、不怪、不亂,把握自己心靈的脈搏,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
(5)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下功夫練好內功的基礎上,要積極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有效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當前我們尤其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的教育,固本強基,并在有效性上下功夫,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和科學精神真正深入大學生的頭腦,使大學生的信仰矗立于徹底的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石之上。
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使思想教育工作有成效,就必須在理念上實現與時俱進,將大學生作為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體,在思想教育的方法上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主動協調好與大學生的關系,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