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體育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因年齡、性別、教材內容、時間及環境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所有體育教學形式的構成,離不開三個基本要素,即講解、示范和練習。這三個要素是體育教學的必要條件,是缺一不可的。它們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并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 體育教學 教學要素 教學形式
一、講解
講解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語言向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動作名稱、方法、要領和要求等,以指導學生掌握動作的基本技術、技能和進行練習的一種教學手段。
1.教師講解要抓住教材關鍵,突出重點、難點
講解時,首先,教師要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內容和要求,抓住動作關鍵所在。其次,要緊扣重點,對技術動作的重點環節,要力求講透,使學生明確技術的關鍵并牢固掌握。如在講“鞏固和提高耐力跑的能力”時,教師要緊扣跑動技術的正確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等重點進行講解。第三,對難點部分,應有步驟地分別講解,各個突破,必要時要引用圖表、數據、事例,也可用形象的比喻等,加深學生對難點部分的理解。
2.教師講解要準確精煉、生動形象
用精煉的語言,在短時間,把技術動作的概念、要領,直觀形象地講明白,把活動辦法交代清楚,使學生一聽就懂,印象深刻。如在彎道跑的教學中,將技術動作歸納成口訣:“身體傾向內,擺臂右大左,靠過內沿跑,腳趾均偏左”,使學生易記,易掌握。同時,采用“三體會”教學方法,即先讓學生從直道跑進入彎道跑,從中體會彎道跑與直道中,自己身體有何變化。學生通過練習后,能體會到身體由于向心力的作用向內傾、擺臂右大于左、兩腳的著地部位左腳用前腳掌的外側,右腳用前腳掌的內側,是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學生有了體會后,再結合口訣進行理解,就能很快掌握彎道跑的技術。
3.教師講解形式要多樣化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選用不同的形式講解。簡單動作,可用直陳法講解;復雜技術動作可用分段法講解。講解時不但要講正確的動作要領,也要講易犯的錯誤動作,并分析造成錯誤動作的原因,這樣可加深學生對正確技術的理解。如在籃球傳接球的教學中,可先講傳球和接球的技術動作,再講傳球易犯的錯誤動作是肘關節外展。用正、誤動作對比講解,能加深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理解和印象。此外,應多采用提問、對比法教學,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動作的正確與錯誤,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不少學生的“起跳過桿”技術是“沖過去”,對此現象,教師應先找掌握動作較好與較差的學生進行練習示范,讓學生來觀察、分析、比較,后讓學生發言,經過分析、對比,學生對“過桿”的正確動作能得到更深一層的認識。
二、示范
正確的示范動作,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所以示范有著重要作用。
1.示范目的要明確
示范什么,怎樣示范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步驟,以及學生可能接受的具體情況確定。如教新教材時,為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讓學生先觀察,了解整個動作的形象,結構和過程,再結合教學要求,把動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點示范。示范動作要能準確地顯示出動作的技術結構和過程,做到動作規范、姿態優美、幅度大、節奏強。
2.示范動作要正確
示范動作要過硬,力求做到準確、熟練、輕快、優美、大方,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一開始,就能受到示范動作的感染,在欣賞示范動作的同時受到一種力的鼓舞,美的熏陶。
3.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正確
示范的位置要根據學生隊形、動作性質以及安全的要求來選擇最佳位置進行示范。如在武術教學中,教授基本動作時,采用橫隊隊形,教師應站在橫隊的等邊三角頂點方位示范。如果是復習套路,采用橫隊集體練習,教師應站在隊伍的左前方帶領學生練習。示范的方向,應根據動作的結構和要求、學生觀察動作的部位而定。教師應盡量把示范動作的方向、路線與學生跟做的方向、路線相致,可采用正面、側面、背面和鏡面示范的方法。
三、練習
練習是將知識運用于實際,并把知識轉化為動作技能的根本途徑,是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培養優良體育作風的基本手段。其方法主要有:完整練習法、分解練習法、重復練習法等。
1.完整練習法
完整練習法是在教學較簡單的學生易掌握的動作、不宜分解教學的動作、對動作分解教學后又連接起來完整掌握時采用。采用完整練習法時,應有區別地采用以下做法:一是在教學較復雜、困難的動作時,可先突出重點。如先注意掌握動作技術的基礎或某些主要環節,然后再逐步掌握動作技術的細節部分;或先注意掌握動作的方向、路線等要素,然后再掌握動作幅度、節奏、速度等要素。二是根據掌握動作的需要,選用輔助練習或誘導性練習逐步過度。如為掌握跨欄跑的動作技術,可選用壓拉肌肉韌帶、過側欄、過假欄、過低欄等輔助和誘導性練習,這既可發展相應的肌肉群,提高跨欄跑的體能,也利于逐步過度,較順利地掌握跨欄跑的動作。
2.分解練習法(分段練習法)
分解練習法是把完整的動作合理地分成幾段或幾部分,逐段或按部分進行練習的方法,適用于教學較復雜而又可分解,用完整法又不易掌握的動作的教學,通常有分段依次練習法、分段遞進練習法、分段順進練習法、分段逆進練習法和分段中起練習法等形式,教師可據講授內容進行選擇。如在側向滑步推鉛球教學中,筆者有針對性選擇“分段依次練習法”,將該動作分為:側向準備姿勢、滑步動作和用力推擲動作三段,并按此順序依次逐段進行練習。即先教練第一段(側向準備姿勢);再教練第二段(滑步動作);然后教練第三段(用力推擲動作);最后把第一、二、三段連接起來完整地進行練習。通過分段依次練習法,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正確的動作。
3.重復練習法
重復練習法是指根據完成動作的要求,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反復進行練習的方法,通常可分為單一重復、連續重復和間歇重復三種形式。一般來說,單一重復練習法適用于動作的初學階段,它利于教師觀察,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較少消耗體力去改進、掌握動作技術;連續重復練習法既適用于周期性動作的教學,也適用于非周期性動作教學的鞏固和提高階段,及為了加大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的需要。它不僅利于掌握、鞏固動作技術,也有加強身體鍛煉、發展耐力素質和培養意志的作用;間歇重復練習法則對發展與速度、耐力和力量相關的身體素質,及提高身體負荷力,培養意志有顯著作用,但運用此方法時,應安排好間歇時間,加強醫務監督,避免出現不正常的反應。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講解、示范、練習是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三要素,只有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巧妙地運用到體育教學的各環節中去,才能上好一堂生動有趣、有實效的體育課,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馬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鄧恩周.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