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高職網絡教育提供了廣闊前景,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入點的今天,如何針對高職教學的現實和特點,實現網絡化教學、課堂教學與工學結合的優勢互補,設計合理、高效的教學過程,是新時期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在工學結合培養人才前提下,如何實現網絡化輔助教學,形成特有的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與探究。
[關鍵詞] 工學結合 網絡化教學 模式 實踐與探究
在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高職網絡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的今天,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各個學校在選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或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有必要利用網絡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個體得到全面發展,達到培養具有專業能力、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又有一定的發展潛能學生的目標,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時代需求。
一、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及類型
工學結合模式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有機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主體是學生,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網絡化教學模式是利用計算機訪問本地及全球各地的計算機資源,并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協作的一種教學模式。
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是在實施工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協作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網站為中心把工學結合模式與網絡化教學有機結合的一種模式。
二、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的架構
工學結合模式要做到“一元”、“多樣”、“多贏”。“一元”是指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必須體現職業性,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多樣”是指形式應該是多樣的,不同專業有不同的行業背景和需求,“半工半讀”、“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產學一體”等等形式。“多贏”是指學校與企事業單位互惠互利,達到共同“贏利”為目的。不同教學模式適用于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區域和地方,不同的高職院校和不同的發展規模效應。當前全國各地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普遍采用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即“2+1”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全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下面就三種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應用網絡化教學手段進行輔助培養上,架構各自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
1.“2+1”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架構
“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指2+1教育教學過程。2+1教育教學過程分兩個階段,即2階段教育教學過程和1階段教育教學過程。2階段教育教學過程安排在1、2年級,教育教學內容在校內進行。1階段教育教學過程安排在3年級,教育教學內容在校外進行。
“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2階段教育教學過程在校內進行。因此,該階段可以通過校園網進行,校園網就是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1)利用網絡播放教育片、國家省學院精品課程和精選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育教學;利用BBS、Usenet、博客、QQ及E-mail進行思想交流、心理咨詢和網絡答疑。構建立體化、多樣化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化教學相結合的公共課程體系。(2)利用搜索引擎打開國家省學院精品課程網站和相關專業網站,了解各專業課程發展動態與趨勢前沿,下載相關應用軟件進行補充學習或強化練習,下載相關專業課程多媒體課件進行補充學習或研究提高性學習;利用QQ和E-mail進行網絡答疑;建立師生互動交流平臺,開發考核軟件,進行網上考核。構建立體化、多樣化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化教學相結合的專業課程體系。
“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1階段教育教學過程在校外進行。因此,該階段需要通過互聯網與校園網連接,校園網作為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1)開發學習平臺和學生頂崗實習的課程包,通過網絡學生選擇合適課程學習,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學、現場學習和網上學習并舉,教師網上答疑和學生網上練習與考核,根據校內教師網上考核和校外教師現場考核,確定學生頂崗實習課程成績。構建立體化、多樣化、網絡化相結合的頂崗實習課程體系。(2)學生根據專業和實習崗位,選擇合適畢業設計課題,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利用QQ和E-mail與校內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探討課題,通過網上評議、現場答辯和崗位考核,確定學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成績。構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網絡化輔助教學指導體系。
2.全程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架構
全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分為兩個過程,即前五個學期教育教學過程和第六學期教育教學過程。前五個學期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學期分為兩個階段,即理論教學階段和工學交替階段,理論教學階段在校內進行,工學交替階段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第六學期教育教學過程,通過學校推薦,經學生與企業的選擇,學生在企業進行畢業實習與準就業。
全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的前一個過程在校內進行課堂教學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訓。因此,該過程主要通過校園網進行,也需要通過互聯網與校園網連接,校園網作為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1)如同“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2階段來構建立體化、多樣化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化教學相結合的公共課程體系與專業課程體系。(2)開發學習平臺和學生校外實訓的課程包,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學、現場學習和網上學習并舉,教師網上答疑和學生網上練習與考核,根據校內教師網上考核和校外教師現場考核,確定學生校外實訓課程成績。構建網絡化輔助教學校外實訓課程體系。
全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的后一個過程在校外進行。因此,該過程需要通過互聯網與校園網連接,校園網作為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如同“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1階段。
3.“滾動式”工學交替網絡化教學模式架構
“滾動式”工學交替網絡化教學模式分為三個過程。第一個過程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學期,教育教學內容在校內進行;第二個過程安排在一年級第二學期與二年級第一學期之間和二年級第二學期與三年級第一學期之間,增加為期2~3個月的企業崗位實習,教育教學內容在校外進行;第三個過程安排在第六學期,通過學校推薦,經學生與企業的選擇,學生在企業進行畢業實習與準就業。
“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過程在校內進行。因此,該過程可以通過校園網進行,校園網就是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如同“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2階段。
“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中的第二個過程在校外進行。因此,該過程需要通過互聯網與校園網連接,校園網作為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如同全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的前一個過程中的校外階段。
“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中的第三個過程在校外進行。因此,該過程需要通過互聯網與校園網連接,校園網作為教學網站。網絡化教學具體做法如同“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1階段。
三、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經過企業調研,大多數企業擁有教學場所(會議室、教室等)和教學設備(投影、電腦、網絡等),能承擔職工崗前和在職培訓,同樣也可用于頂崗實習學生進行網絡化教學。經過近三年的實踐總結,筆者認為“2+1”工學結合模式與“滾動式”工學交替模式相結合即階段性工學結合比較容易實施,且效果也較好。
1.“滾動式”工學交替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在前四個學期中采用“滾動式”工學交替網絡化教學模式,這期間,在有校企合作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條件下,可安排相近的幾門實訓課程進行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教學。并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之間,安排為期2~3個月的企業實踐,白天跟著師傅們工作,學習師傅們的職業道德,晚上或休息時間通過網絡學習職業道德方面的相關內容,經過在企業實踐鍛煉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在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之間,安排為期2~3個月的企業實踐,白天跟師傅們一起工作,學習師傅們的崗位職業技能,晚上或休息時間通過網絡學習探討提高職業能力方面的相關內容與技巧,經過在企業實踐鍛煉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經過“滾動式”工學交替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得以提升,為后面的頂崗實習和準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2.“2+1”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在后兩個學期中采用“2+1”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在第五學期,根據實際情況有組織安排學生到與學校有聯系的企業或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白天進行頂崗實習,鍛煉崗位職業技能,晚上或休息時間通過網絡學習第五學期的相關課程內容,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學、現場學習和網上學習并舉,教師網上答疑和學生網上練習與考核,根據校內指導教師網上考核和校外指導教師現場考核,確定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各課程成績。不去頂崗實習的學生按在校內教學進行,并完成第五學期教學任務。在第六學期,通過學校推薦,經學生與企業的選擇,學生到企業進行畢業實習與準就業。學生根據專業和準就業崗位,選擇合適畢業設計課題,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利用QQ和E-mail與校內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探討課題,通過網上評議、現場答辯和崗位考核,確定學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成績。經過頂崗實習和準就業的鍛煉,大大提升了學生就業能力,為學生找到一份滿意的適合自己的工作打基礎。
四、小結
實現網絡化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設計合理、高效的教育教學過程是新時期高職教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架構和實踐,探索網絡化輔助教育教學,形成適應區域規模專業多樣的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在學生專業能力、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具有發展潛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過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盧菊洪.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9,(8).
[2]崔秀敏等.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國成人教育,2007,(12).
[3]熊惠平.應對“劉易斯區間”的新挑戰:高職教育“三段式”工學結合模式的創新.遼寧教育研究,2007,(10).
[4]朱蓉.構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職業教育技術,2007,(4).
本文系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工學結合網絡化教學模式在高職機電類專業中的應用研究SCG50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