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外貿行業高職院校,構建一個立足于職業教育本身特色,對學生進行正規而切合實際的職業道德培養模式非常重要。依據外經貿行業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從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和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教育入手,強調知行并重,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環境、師德建設、實踐環節四個維度,實現外貿行業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 高職學生 職業道德 知行并重 思維互動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社會經濟變革并且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教育類型,重點培養符合社會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除了要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外,還必須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職業勞動者的主要陣地,其畢業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會影響社會對高職德育教育質量的評判,而且對用人單位和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的職前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以便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服務。
一、外貿行業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外貿行業是連接國內與國際的重要紐帶,它反映了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特殊地位,是連接國內外經濟往來的橋梁。外經貿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從業人員的特殊職責,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將直接關系到外經貿行業的整體發展。
合格的外經貿從業人員,不僅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更應當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外經貿行業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于祖國,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在對外交往中熱情友好,嚴肅鄭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舉止端莊,禮貌待人;(3)重合同,講履約,守信用,取信于全世界的貿易伙伴,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商業信譽;(4)工作認真負責,服務周到熱情,辦事講究效率,破除官僚主義和官商作風;(5)嚴格執行外貿工作政策和紀律,廉潔奉公,拒腐防變,不索禮,不受賄,不以工作之便謀私利;(6)堅決同違反、破壞外貿政策的現象,同一切違法亂紀現象作斗爭,自覺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維護民族的尊嚴,維護黨和國家的聲譽;(7)刻苦鉆研業務技術,加強職業技能修養,不斷增長才干,為社會主義外貿工作,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做出貢獻。
作為外經貿職業院校,構建一個立足于職業教育本身特色,對學生進行正規而切合實際的職業道德培養模式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符合高等學校德育教育的水平,同時還應兼顧外經貿行業對所需人才的職業道德的要求。高職學生一般是通過高考或者是完成了中等職業教育后選拔出來的,具有相當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但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進入高職院校后,他們正是職業情感、道德觀念、是非善惡判斷標準初步形成時期,也是走向工作崗位步入社會之前最關鍵的階段,只有正確引導他們樹立職業道德觀念,教育治遠,法治治近,教育和法紀、德治與法治二者并舉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才能使之成為社會和時代所需的合格的外經貿行業從業人員。
二、知行并重、四維互動的職業道德培養模式
職業道德的培養包含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和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兩個方面。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基礎,是將行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認識,這是一個由外向內的內在認知過程。只有當學生具備了扎實的職業道德知識,才能不斷提高對職業道德的本質、原則、規范、價值的認識,進而提高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在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模式的構建中,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是基礎,而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是職業道德教育的最終落腳點,這是一個由內向外的發展過程,將學生所學的職業道德認識轉化為行為實踐。因為考察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不僅要看職業道德認知是否正確,更要看其職業行為是否符合行業規范。只有當學生把職業道德規范自覺地轉化為實際行動,并逐漸形成職業道德習慣,才最終實現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在職業道德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過程的各個不同階段,重點從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環境、師德建設、實踐環節四個維度著手,創造全方位育人環境。
(一)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
職業道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對職業道德的本質、規范和價值的認識是行為的基礎,因此對職業道德的認知教育是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而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基本的認知,這是整個職業道德培養模式的理論基礎。外貿行業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應立足于行業需求,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選擇符合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1.抓好新生的職業理性、職業規劃教育。在新生入學初期,學校應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和職業規劃教育,組織學生參觀專業教室、實訓基地,使學生了解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優勢和發展方向,從而熱愛自己的所學專業,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初步樹立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
2.充分發揮兩課教育在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兩課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培養職業素質必不可少的環節。根據外貿行業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對學生的特殊要求,幫助學生掌握職業道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規范,對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職業理想、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的理論教育,使學生明確職業道德的一般原則與規范,為職業道德的實踐教育提供必要前提。
3.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科特點,充分挖掘德育資源,將外貿行業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處理外經貿日常事務的能力。通過教育,使學生不僅懂得職業道德的基本道理,而且內化為一種人生信念和行為準則,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積極探索自我教育的形式,只有在自己的頭腦中自我剖析,自我鑒別,高尚的職業道德就容易形成。
(二)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是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主要是指校園中的精神文化,長久以來,學校學生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價值觀念都體現在其中。蘇霍姆林斯基曾就校園環境建設說過:“無論是種植花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校園廣播,我們都將從審美的角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可見,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對高職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具有暗示性和滲透性的特點。高職院校應該把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校園的活動中,如開展以職業道德為主題的各類活動,邀請往屆的優秀畢業生與在校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或者通過網絡、廣播、校刊、專題講座等形式,大力宣傳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集體、服務大眾、與人友好合作等職業道德品質,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三)具有高尚師德風范的師資隊伍是學生的最好榜樣
在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強的互動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會悄然地影響學生職業道德的塑造。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在課堂教學、實訓環節、課外輔導、為人處事等方面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教師的表率作用,通過自己的師德修養、道德情操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和感化學生,這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的基礎和關鍵。特別是在實訓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表現出的對于外貿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把握和運用尤為重要,他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未來實踐過程中的職業態度和職業道德意識的形成。
(四)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是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環節
職業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實踐化的道德,職業道德的養成和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只有在職業道德訓練的實踐中才能得以實現。只有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才能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職業道德是融入行業中的,是與職業的行業特點緊密結合,帶有明顯的行業特征,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內外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的機會,進行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求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按照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去從事每個環節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去分析、處理各種具體問題,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專業特點,并親自體驗職業規范的要求,訓練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培養職業道德意識,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外貿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知識只有通過高職生自身的社會實踐,才能為他們所理解、吸收、消化,將此前學到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綜合運用。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學生將職業道德意識內化為職業道德行為和職業道德習慣,并在外化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踐行職業道德的能力,真正達到高職院校職業道德的教育目的,完成從學生向職業人身份的轉換。
加強外貿行業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從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到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教育,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環境、師德建設、實踐環節四個維度,創造全方位的育人環境,是高職學生對外貿行業的特點,及其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成為具備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這既是實現學生順利就業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帕甫雷什中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80
[2]鄧思遠.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構想與探索[J].職教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