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動漫藝術以其獨特的形象與審美價值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動漫形象設計也關系到一部動漫影片的命運。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動漫產業,本文從四個方面著重分析了中國動漫形象相關問題。
[關鍵詞] 中國動漫 動漫形象 形象創造 動漫風格
一、引言
形象是動漫風格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動漫形象會形成不同的動漫藝術風格。動漫形象是根據劇本和導演意圖創作的,它是劇作者和導演風格的體現。《驕傲的將軍》中,將軍的大花臉就來源于導演對于京劇藝術的發掘。動漫形象所給觀眾帶來的第一印象,亦是觀眾對于一部動漫作品美術風格的最直觀的感受。一部動漫的形象設計只有遵循動漫的創作規律,充分發揮想象力,才能創作出符合影片風格,并更具個性和更具可塑性的形象。本文主要探討了中國動漫形象相關問題。
二、神話人物型
神話在動漫的故事構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絕大多數動漫中都或多或少地摻雜有一些神話的元素,只是不同的故事,神話內容占有的比重不同。中國的《大鬧天宮》、《神筆馬良》、《封神榜》等,日本的《圣斗士星矢》、《圣傳》等,美國的《花木蘭》、《埃及王子》等,這些動漫便是直接以神話傳說作為故事背景,也有一些動漫,例如,《哪吒與鈦星人》、《多拉A夢》,表面上看像是科幻故事,實際上包含著很多神話的因素的影片。我們把這些或顯或隱地表現神話內涵的動漫人物稱之為神話人物。判斷神話人物的主要標志是看其行動發生的根據是來自現實的邏輯,還是來自想象,或者是來自彼岸世界某些不為人知、不能測度的規則,例如,是神的意志。
中國動漫中的神話人物,往往一開始就是定型的“神”,如從巨石中孕育而生迅速成長,仿佛從來就沒有童年的孫悟空;如親自扼殺了自己童年的哪吒,蓮花化身雖然呈現出來的還是同樣一個模樣,但它不認父母,已經十足是一個成人了。中國動漫的神話人物,基本上沒有或者只有一個交代性的童年,很多影片中的兒童已經喪失兒童性,他們只是小型化的成人而己,與父母的決絕成了與童年告別的標志,也是鳳凰涅磬、走向人格完美的標志。對兒童的尊重也體現在動漫中對于愛情這一人類永恒的主題的表達上。中國的動漫人物尤其是神話人物,基本上是沒有愛,只有恨,因為要戰斗,所以要不停地恨,而因為沒有愛,所以講述出來的道理既不生動,又不有趣。中國的動漫幾乎不能夠很大方得體地講出一個比較正常的愛情故事,甚至連拉手的情景都很少。很多影片本意想表達的是愛,可由于諸多顧忌呈現出來的卻成了一種玩伴般的友情。
三、民間智者型
古往今來,無論東方西方,對于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對于智慧的理解和追求一直都是共通的。但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智慧,對于智慧的理解,東方和西方有著很大的不同。東方人的智慧標準是計謀權術,智慧的高低是“對人的理解和控制”的強弱;而西方人則把智慧定位在發明創造,智慧的標準則是“與自然斗爭的能力”。在動漫中所表現的民間智者,東方的民間智者往往是機智過人的人,他們的智慧體現在懲惡揚善的俠義上,如中國的阿凡提和日本的一休:西方人相信人生而平等,人在智慧上沒有很大的差別,后天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勇氣才構成人與人之問的差距,個人只能自救而不能通過別人相救。
較之傳統的民間智慧,偵探類動漫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階級對立的社會,而是一個有著無限復雜性的社會。所以偵探作為民間智者,他的責任不再是簡單的懲惡揚善,他面對的也不再是簡單、兇惡、貪婪、愚蠢的階級敵人,而是具有復雜人性的人及其人無窮無盡的欲望,所謂的“人性之灰”以及人的欲望才是罪惡產生的源泉,是與整個生活世界、生活觀念、生存體驗糾纏在一起的憤怒、仇恨、貪婪、沉迷、沖動、懺悔、傷心、恐懼、絕望、容忍、寬容、憐憫、愛等N宗罪。所以,從思想內涵上來說,假如將東方智慧的動漫比作文人小品文,那么這些偵探類動漫則是現實主義小說;如果說傳統民間智者是豐子愷筆下的漫畫人物,那么偵探意義上的民間智者則是現代人物技法的肖像畫。
四、現代人物型
以現代人物為主角的動漫,直面現實人生,表現的都是和我們意識觀念相同或相近的人,既能夠運用多種表現形式,較為直接地對現實人生進行綜合刻畫,激起觀眾最初的興奮,又能夠運用藝術的夸張進行含蓄的深度批判,使人產生令人回味的美感。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建立了一個有著強烈現實色彩的溫馨的三口之家的理想家庭模式,而大頭兒子、圍裙媽媽和小頭爸爸這三個形象的設置又極具虛擬性地概括了當下多數家庭的內部關系結構和成員的身份地位,大頭兒子是家庭的“小太陽”,是一切事情發展的焦點;圍裙媽媽是賢內助,擔負著親歷親為撫養下一代的重責;小頭爸爸是最好的玩伴,他還要經常外出,支撐著家庭的生計。
如果說《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帶著溫馨的浪漫色彩,那么《大耳朵圖圖》則是充滿著歡樂和笑聲的現實主義的喜劇。該系列劇最成功之處,首先在于它近距離地觸摸現實,它準確地把握住時代的脈博,生動地塑造了現代家庭三口之家的典型。性格溫順的爸爸、脾氣火爆的媽媽、調皮搗蛋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是新中國計劃生育之后千萬個家庭的縮影。
五、動物型形象
各種可愛的動物始終是動漫中的主角,將動物故事擬人化,搬上熒幕是多年來世界動漫一個主要努力的方向。迪斯尼就認為,動物簡直就是動漫世界中注定的故事主角,喜歡小動物簡直就是小孩子的天性。迪斯尼的這種美學理念對世界動漫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動漫至今也無法擺脫這種影響,中國動漫史上以動物作為主角的作品占據了影片總量的一半,動漫中出現的動物形象更是不計其數,從《黑貓警長》到《舒克與貝塔》,從《猴子撈月》到《熊貓京京》等,可以說,中國動漫離不開動物形象。
模仿期。刻畫動物為主角的動漫形象,借動物的言行舉止,對兒童身上的缺點進行善意的勸諷,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如教小朋友要互助(“好朋友》),不要驕傲(《烏鴉為什么是黑的》),不要三心二意(《小貓釣魚》),而這些動物主角一般是小雞小鴨小兔等家禽家畜。
探索期。我們嘗試新的動物形象,如昆蟲、鳥類等一些與人類關系緊密的對人沒有傷害的溫和的小動物;蕭條期的動漫甚至已經沒有耐心用動物作擬人化的處理,而是粗暴地將動漫處理成階級斗爭的教科書。
六、結語
動漫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它走在時代的最前沿。那些經典動漫表明,新時代的中國動漫如果要抓住那些眼界開闊、看多了日美動漫而口味挑剔的青少年兒童的注意力,就必須綜合利用傳統的、現代的藝術和技術策略,更多地尊崇動漫的“兒童性”要求,關心當下兒童的生活處境,貼近并展示他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李三強.淺議中國動漫創作的創新之道[J].中國電視, 2007,(01).
[2]韓英,陳少峰.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對策分析[J].東岳論叢, 2006,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