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課題。筆者對自己擔任、榮獲2009年全國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的礦用電氣設備的教學改革進行總結,并針對今后課程的教學改革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 教學改革 教學設計 創新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產生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課程問題。從更深層次看,是由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具有明顯學科化傾向的課程模式不協調造成的。當前,高職教育所面臨的核心任務是課程的改革。下面,筆者圍繞礦用電氣設備課程的教學改革,談一下自己做法與體會。
一、課程定位與設計思路
1.課程定位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大型企業—平煤集團承辦高職院校,《礦用電氣設備》是我院全國示范院校重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的三門優質核心課程之一,其定位是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職業基礎應用能力的培養。
2.課程設計思路
教學宗旨圍繞“服務于工礦企業”。教學設計基于煤礦崗位用人多且基礎應用的電修工作崗位。結合崗位標準要求,將學習分解為若干學習任務,由專職與現場兼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實施學校、校外實訓基地、學校“三段式”教學,將課堂延伸到煤礦電修車間;借助現場實訓設備等教學媒體,采用多種靈活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學生參與考核過程,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整個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工程實踐、與人交往、團隊協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課程總體設計
1.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并掌握礦用電氣設備方面的生產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維修工藝與方法,把課堂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并為以后的實際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與人交往、團隊協作和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
2.學習任務開發
《礦用電氣設備》課程在知識的選取與結構安排上,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依據課程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要求,參照《崗位職業標準》和《煤礦安全規程》,確定知識點、技能點和學習性工作任務,通過對同類知識點、技能點序化,開發出8個學習任務。(1)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拆裝與保養;(2)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故障查詢與排除;(3)三相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的更換;(4)直流電動機的維護與保養;(5)直流電動機的故障及檢修;(6)礦用隔爆磁力啟動器的故障查詢與排除;(7)礦用隔爆饋電開關的故障查詢與排除;(8)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的故障查詢與排除,
3.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課程圍繞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主要從課程總學時、開課學期、學習目標、課程內容要求、教學方法及手段考核與評價、教學媒體與工具、學生已有基礎、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參考文獻等幾個方面進行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三、教學實施設計
1.教學條件
(1)校內實訓基地。充分利用校內礦用電器綜合實訓室和電氣設備裝配車間。同時增設多種教學媒體,為“行動導向三段式”教學中的第一和第三階段教學提供條件保障。
(2)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室與生產現場的工作條件、設備及工作環境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了使實踐聯系實際,將校外實習基地作為校內實訓室的補充,縮小學生校內所學知識、所見設備與生產現場之間的差距,教學中的第二階段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現場教學。
(3)教師團隊。聘請學院校外實訓基地的兼職教師,承擔第二階段的現場教學任務,校內的專職教師承擔第一、三階段的校內教學任務,形成專兼結合“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
(4)學生團隊。將學生3~5人組成一個學生團隊,學生以團隊形式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團結協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教學實施
第一階段:教師將學習任務下達給學生,使學生明確學習(工作)任務要求和注意事項等相關信息,補充相關知識,采用啟發引導、演示操作、團對協作、小組討論、角色互換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課用到以前講過知識或上次講到問題時間長,采用提問方式;講到設備結構到校內實訓室觀察或采用多媒體,講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組討論,講到檢修進行演示,作業一般布置開放分析內容,教師對學生個人及團隊,針對其出勤、提問、討論、作業、學習態度等各方面情況進行考核及評價。并布置下現場工作任務。
第二階段:學生團隊帶著工作任務及對企業實際崗位的質疑到校外實習基地,由兼職教師(師傅)講授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兼職教師(師傅)進行演示操作,使學生明確操作工藝流程,設備(系統)完好標準,設備(系統)檢修質量標準等。學生分工協作,進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務,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并且通過拍照、抄錄、向師傅求教等多種方式,學習企業文化,獲取經驗知識。兼職教師(師傅)根據學生團隊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學生團隊之間進行互評。
第三階段:學生團隊將校內所學知識,與校外的實際工作崗位和所學實踐技能、企業文化進行比較和疏理,并將在現場的見聞和收集的資料歸納整理,實現校內外所學理論實踐知識的整合。學生團隊通過自制的PPT文稿匯報形式進行成果展示,
教師對學生個人和學生團隊的工作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團隊之間互評,提出不足及其改進建議。
四、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種考核,學生與教師同時參與評價,并且實施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工作態度、行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過程考核,包括團隊互評、教師對學生評價和教師對團隊評價;課程結束后,以答辯和實操等形式,對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行結果考核。
五、教學效果
經過06、07、08三屆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實踐,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同學們欣喜的說:礦用電氣設備課程教學極大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課程內容、課堂靈活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使課堂內外都投入極大學習熱情,現場教學使我們既學到理論又掌握技能,同時學到企業文化。實訓基地企業領導與師傅感慨說:同學們學習積極性高,理論知識扎實,虛心好問,實踐技能學的又快又好,這樣學生企業愿留。
通過對礦用電氣設備課程近三年的改革與探索,我們深深地認識到,課程項目化、課程的工學結合、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改變是促使課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郝超,蔣慶斌.試論高職教育項目課程的基本內涵[J].中國高教研究,2007.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