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是來華留學生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是來華留學生教育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首要前提。陶行知德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寶庫中占據重要位置,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富的現代價值。其德育思想中生活教育理論的運用,學生自治方法的實施,“小先生制”的采用以及教師作用的重視,對于指導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陶行知 德育思想 來華留學生 德育工作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早年留學,曾接受過美國進步教育思想,是第一批有留學背景的新派人士。陶行知德育思想不但對于指導當代中小學生以及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于來華留學生的德育工作也具有指導性作用。
一、來華留學生的德育工作的內容
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說,“一個整個的人”是指對我國態度友好,了解我國國情,勤奮學習、遵守法紀,團結向上,心理健康,學有所用的學生。這一德育目標的確立,使來華留學生的德育工作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屬于思想范圍的教育,區別于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進行此類教育時,要根據我國的對外方針政策,尊重留學生在來華以前已經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留學生建立對我國的友好態度,不可向留學生強加我國的政治主張,
第二類,屬于管理范圍的內容,涵蓋在日常教學、生活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對留學生進行心理健康,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團結友愛等方面的教育。
二、來華留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留華畢業生對中國的態度直接來源于留學期間的德育觀的形成。在留學期間接受過良好德育教育的留華畢業生,懷有對中國的友好感情,會更加關心中國的發展,更愿意參加與中國合作交流的事務。反之,如果留學生在留學期間沒有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后果將會導致留華畢業生在國際合作事務處理過程中對中國的態度不甚友好甚至敵對,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處于不利地位。
近年來,一些留華畢業生不斷走上重要工作崗位,其作用日益凸顯出來。從近幾年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舉行的留華畢業生新春招待會的情況看,目前國際上有一支龐大的留華畢業生群體活躍在世界外交、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他們正積極地發揮著他們的獨特優勢,在參與兩國交流事務中起著良好的作用。而很多身居要職的留學生畢業生,則成為了中外友好交流的橋梁,為推動其本國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做出積極貢獻。
三、如何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導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
1.生活教育理論是指導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論,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皬亩x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边@一理論體系中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保敖虒W做合一”三個組成部分。
(1)生活即教育
留學生的生活范圍很廣,對于留學生來說,課堂上的師教生學的傳統教育形式只是他們留學生活的一部分,更廣闊的內容來源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活無時無所不在,生活德育教育同樣也是無時無所不在的。生活德育教育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面廣,而且較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在對留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單單拘泥于傳統的授課或是說教等教育模式,而應當充分利用生活的力量,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達到德育的教育效果。
(2)社會即學校
留學生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不但得到了更加廣泛生動的學習和使用漢語的環境,而且通過了解中國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不斷認識真實的中國,積累大量的第一手的德育材料,達到德育教育的最佳目標。
(3)教學做合一
首先,教師與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區分。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留學生反饋的信息對教師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學習的材料。留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這樣特殊主體的反饋內容可以更好的對教師的信息量進行補充,反過來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更加有的放矢的教育。
其次,教學是學校的主要活動,是對留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和方法。教學活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把教學,學習,實踐活動割裂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實踐的過程,三者沒有先后順序之分。陶行知稱這三者是“一條鞭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將知識的傳授與德育的影響有機的結合起來,寓德育教育于教學之中,在做事中學會做人。
2.教師是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陶行知特別重視教師的作用,他認為:“要有好的學校,先要有好的教師”。
教師的素質可以反映所在學校的整體水平甚至中國的教育發展現狀,教師的言行舉止將會成為留學生參考學校水平及中國國情的重要標準。因此,教師自身須具備德才兼備的素質,要以“道德為本,智勇為用”。要做好留學生德育工作,首先教師應當率先垂范,提高自我的素質和修養,用實際行動起正確示范作用。
陶行知奉行的格言是“愛滿天下”,他認為“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可見,愛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應當熱愛學生,尤其對待不同生源國的學生要一視同仁,處理問題時切不可有所偏向。
3.學生自治是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陶行知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中,明確提及學校應當重視學生自治,“學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動,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學校宣布獨立,乃是練習自治的道理?!?/p>
德育自治是來華留學生進行自我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留學生德育自治教育形式的采用,把留學生管理人員從處理留學生個體的瑣碎事務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留學生在實施自治的過程中,自治團體從團體內部成員的角度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增強了合作意識,鍛煉了成員的領導能力,也實現了自我認知過程。
4.“小先生制”是來華留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實踐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進行普及教育的實踐過程中用“即知即傳人”的原則,通過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實行的教育組織形式。
來華留學生來到中國后面對跨文化適應的挑戰,容易對身邊的事物產生信任危機。在這一時期,一方面,學校要加大教師關懷的力度,幫助留學生盡快度過不適應期;另一方面,則可以借助小先生的力量。這里所挑選的留學生小先生一般是指來自相同或相似文化背景生源國,威信較高,年齡稍長,活動能力較強,留學經驗較豐富的老生。
“小先生制”是對教師教育形式的補充,小先生是對教師隊伍的擴大。但是,畢竟小先生的實際身份是學生而非教師,所以教師既不能因為小先生的作用而放松對其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不能因為小先生的特殊身份而減對他們的教育。小先生的教育示范行為應當在教師的監管下實行,有效地引導,持續地監管可以保證德育工作往期望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文集(修訂本)[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2]陶行知全集(第1、2、5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蘇玲,王暉.多元文化語境下的跨文化交際[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