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汽車服務類專業口徑寬、實踐性強,要求建設面廣,教育成本高,通過分析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汽車服務類專業兩者互補特點,提出了兩者合作共建方案,就合作共建的重點領域及合作模式作了進一步的探討。這為同一地區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該類專業合作共建可行性及方法方式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 汽車服務類專業 普通高校 職業學院 合作共建
一、引言
普通高等院校與職業學院汽車類專業培養要求都具有口徑寬、實踐性強的特點,這就要求不同層次培養目標的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不僅在師資上具有操作技能型與理論研究拓展型人才,還要求在實驗與實踐教學條件上擁有良好的基礎實驗設備和不同層面上代表汽車新興技術的系統教學設備。同時,為了提升辦學水平,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在提高老師與學生創新水平上也要提供相應的平臺。因此往往比其它類型專業需要多得多的建設資金,建設的面也較寬。這兩種層次的汽車類專業的教學成本都比較高,本文擬就兩者共性與互補性進行研究,提出在地域允許的條件下兩者合作共建的方案體系,以達到雙方的教學質量共同提高,各具特色,互通有無,減少重復建設,降低教學成本的目的。
二、互補性特點研究
在普通職業類院校的模式中,主要是面對用人市場職業崗位進行培養,具有比較好的針對性,注重學生操作能力,比較合適作為相關行業第一線提供操作技能型人才。在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強調崗位操作針對性,在實驗室建設中各種設備都要求相關行業(職業)市場上“在用”或是“常用”的,教學目標要求則是“會用”。
高等院校的汽車類專業則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理論基礎和自身素質拓展理論基礎,同時具有良好的行業(職業)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和相關行業大口徑下的職業適應能力。培養目標是為相關行業輸送技術服務及技術開發型人才。在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強調學生對專業技術的深入理解與拓展,在實驗室建設中則要著眼于相關行業市場發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建設方案目標要符合產學研相結合的要求。教學目標要求則是“理解與拓展”。
但是對學生來說,太單薄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將來很難有良好的技術服務及技術開發能力,也很難有良好的職業適應能力與拓展能力。反過來,沒有良好的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單純靠空洞的專業理論知識也不能在技術應用領域有所作為,更談不上職業適應能力,甚至工作都很難找。同樣,教師不在專業理論知識的新領域發展開拓自己,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只強調動手實踐教學,則知識老化、固化,教不出好的學生來,并會被時代淘汰。反之,教師自己就沒有較好的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而只強調理論研究,就跟本沒法教學生,只能照本宣科,嚴重脫離實際,甚至不懂裝懂,也不可能在應用型專業這種實踐性強的領域內得到理論的突破。
因此,高等院校與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兩者合作具有很大的互補性,通過合作在實驗室建設中共享資源,互通有無,在理論與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優勢互補,不但可以大大節約有限的教育成本,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建設自己特色中去,又不會因此而顧及不到應用型專業的寬口徑特點。在合作過程中不但為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提高提供了物質條件,而且老師的層次也會得到提升。深層次的合作將會是共贏的結果。
三、合作共建的重點領域及模式
根據合作雙方汽車類專業各自的要求及培養目標的互補性特點,合作共建的重點領域應該放在實踐教學、理論教學、科學創新研究及社會服務等幾個方面。
1.實驗室建設及實踐教學組織
(1)實驗室的互補建設
雙方在自身發展需要基礎實驗設備條件(如汽車基本構造綜合實驗室配置)的基礎上,建立特色互補的功能實驗室。高等院校汽車專業一般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針對全校師生的汽車文化普及類型課程(公選課模式),需要建立汽車文化普及室,具有汽車發展史介紹,汽車各類型模型,汽車基本總成原理掛圖或相關汽車文化普及軟件等。另一個層面是針對汽車類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功能實驗室,針對自身自動變速器實驗室、汽車網絡實驗室、汽車研發創新實驗室等方面進行重點建設,且實驗室建設要針對適合汽車維修技師及高級技師等高層次培訓進行配套,以便進行相對高層次職業培訓。而職教中心在車身實訓室、汽車空調實驗室、4S店實景教學實訓室、針對汽車服務行業職業崗位實訓工位及針對適合汽車維修中、高級工等上崗及中等層次培訓進行配套。
(2)實踐教學組織
在實踐教學組織上,雙方培養對象可借助對方實驗、實訓場地完成部分培養方案內容。高等院校汽車服務類專業的汽車空調教學環節、車身實踐教學環節及針對崗位的畢業實習可按自身教學目標及職教中心相關實訓條件組織教學,并可借助職教中心師資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職業院校一些有關汽車文化普及、自動變速器、汽車網絡、汽車創新興趣小組、先進汽車檢測設備及汽車研發流程等教學環節可按自身教學需要組織教學,而硬件上甚至是師資上結合高等院校師資完成相關教學任務。
2.師資能力方面相互提升模式
師資實踐教學上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在兩個層面上進行,一是高等院校通過合作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操作水平,更深入了解汽車服務行業職業崗位,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及促進理論研究水平提高;二是職業院校教師通過合作參與到高等院校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中,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為更好地進行實踐教學服務。同時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以便革新教學理念,推動學科發展。
3.科學研究方面
高等院校汽車類專業一般具有較強研究團隊力量,職業院校可參與到他們的體系中,利用高等院校優勢申報相關省級、國家級縱向課題,借助于汽車研發創新等實驗室,結合汽車服務市場需求,開發設計汽車系統,研究各類汽車服務技術,為汽車技術及其服務技術的發展進行開拓,達到職業院校教師科研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在承接地方性項目上,職業院校則可充分發揮本地院校優勢,承接地方項目合作研究,這些項目往往具有地方特色,針對地方技術需求,直接解決相關問題,這樣為地方解決實際技術問題提供了平臺,也為提高了高等院校的科研資源利用率。
4.社會服務方面
汽車服務類專業一個最重要最基本的目標是培養汽車服務技術人才,而這些人才不僅包括全日制的本科、專科專業人才,還包括一些針對汽車服務職業技能的短期培訓人才及相關勞動技能資格鑒定培訓人才等。雙方合作共建后,針對社會汽車服務人才的培養,可以分工合作,形成覆蓋面廣,實驗實訓場地資源豐富,各層次師資力量強的汽車服務職業培訓機構,做好社會職業培訓服務工作。這樣一方面為汽車服務行業輸入急需的不同層次人才,另一方面也為規范汽車服務行業提供保障。
四、結論
在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服務行業的規范與發展呼喚著各類正規汽車服務專業人才,汽車服務類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由于汽車服務類專業建設成本較高,師資要求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能力。目前各高等院校與地方職業院校大多各自為陣,一方面面臨大量教學資源利用率嚴重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專業建設面,培養方案計劃跟不上汽車服務行業的發展需求,不能為汽車服務市場提供較合格的人才。兩者合作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將有利于節約教學成本,互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資發展,更好發揮雙方的社會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勇.如何實現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汽車服務工程人才的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04):41-43.
[2]孫權.應用型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2).
[3]沈美媛.產學合作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2006,(15).
[4]常征.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的思考[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3,(04).
本文系常熟理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CITJGN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