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后,大學英語課為分3種課型來教授:讀寫譯課、英語口語課和綜合課。這樣,口語教學就變成小班上課,每個學生都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訓練口語的機會就越來越多。因此,本文試圖探索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如何讓學生在這樣有利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說出流利的英語。
[關鍵詞] 建構主義理論 口語教學 學生
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后,大學英語課為分3種課型來教授:讀寫譯課、英語口語課和綜合課。這樣,口語教學就變成小班上課,每個學生都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訓練口語的機會就越來越多。因此,本文試圖探索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如何讓學生在這樣有利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說出流利的英語。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后來在諸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不斷努力下,這一理論得到豐富和發展并逐漸形成較完整的體系。它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構建性,倡導協作學習和真實環境的體驗。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實現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生原樣不變地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所謂建構是指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來形成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去理解當前的新知識,使之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只能由學生本人完成。
二、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目標,就是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進行口頭信息交流。因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1.在口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建構主義理論
(1)任務型口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社會建構主義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該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學原則,要求采用有明確目標的“任務”來幫助語言學習者主動地學習和運用語言。通過任務式口語教學,學生在擁有母語交際能力的同時,有了一個共同學習的機會,了解在目標語社會中學習參與者之間如何進行信息交換、意義協商、思想表達,使學習過程充滿真實的個人意義,幫助學生發展了認知潛力。口語課應該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生成為口語課堂主體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在口語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創造一種聊天的氣氛,教師的作用就如同導演一樣,將學生置于具體的認知情境之中,并讓他們扮演情境中的某一角色,從而讓他們更真實地融入情境任務中,切身體會情境任務的性質,親自體驗任務完成和目標實現的全過程,并構建起個性化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英語口語教學實踐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
(2)合作性口語教學
交際法框架下的合作學習法能夠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提高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英語口語的有效性,最終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它重視協作學習,建立師生、生生互動關系。這種模式是在學生、教師共同參與下進行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的學習。教師首先,要使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重視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的能動性與實踐性提高了口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就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和啟發學生,要善于設計任務,創設真實的課堂交際場景,調動課堂氣氛;其次,教師要認真研究英語交際法理論,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和具體的交際任務,組織各種交際活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2.在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中融入建構主義理論
傳統的效果評價體系主要以考試為主。但是片面強調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忽視學生作的個體差異性。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應該建立完善、合理的效果評價體系,除了考試成績之外更要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的時候,可以以考試成績為主,參考平時成績,參照實際的口語交際能力等多項指標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3.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
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育模式,和學生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處于信息時代的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使自己不與時代脫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產生共鳴。教師一定要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課余時間教師還可以利用QQ、blog等網絡工具和學生進行英語對話,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放下架子,爭做學生的朋友,經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問題,并予以幫助,讓他們對老師充滿信任,讓師生關系融洽,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習。
三、結束語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口語課堂上,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學習者的學習,學習者是認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和啟發學生,要善于設計任務,創設真實的課堂交際場景,調動課堂氣氛;教師要認真研究英語交際法理論,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和具體的交際任務,組織各種交際活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英語口語教學的成敗。因此,必須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變化,即學生必須成為自覺地學習者與參與者,讓學生在參與中體現其創造意識,發揮其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馬長英,謝秀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哲學基礎[J].江蘇高教,2002,(5).
[2]王婧.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J].科學時代,2009,(1).
[3]尚喜梅,齊好麗.大學英語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變[J].長治學院學報,2009,(2).
[4]郭爽.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