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體育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對身心健康知識、技能、技巧以及品行進行培育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除了向學生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外,還可以增強他們的體質。同時,教師要把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美育教育貫穿始終,并把育人放在首位。
[關鍵詞] 體育教育 德育教育 育人功能
一、重視增強學生的體質
體育一詞的含義是“身體的教育”,其英文全稱是“Physical Education”,習慣地譯為“體育教育或體育課”。在體育教育實踐活動中,身體素質通常是指包括靈敏性、平衡性、柔韌性等要求在內的一個人的“跑、跳、投”基本運動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強調身體素質的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體育活動促進人腦清醒、思維敏捷
體育活動能促使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強,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綜合能力。如打乒乓球時,在接發球的一瞬間,大腦皮層所進行的分析與綜合的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對方發球的姿勢、擊球部位、聲音、球的方向、弧度、旋轉和落臺點相繼出現,所有的刺激,由相應的感受器接受后并傳入大腦皮層,引起皮層不同的細胞活動,依靠暫時的神經聯系,把所有的這些活動聯成一個整體,接球者對發過來的球得到一個綜合的概念:是好球還是壞球,是怎樣旋轉的球,用什么方法把球擊過去等。
2.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
經常從事運動,能使心臟產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縮有力,心搏徐緩,血容量增大,這就大大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心率和血壓變化比一般人小,表現出心臟工作的“節省化”現象。
3.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現象,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經常運動能使呼吸肌發達,呼吸慢而深,每次吸進氧氣較多,每分鐘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滿足肌體需要。運動可使人體更多肺泡參與工作,使肺泡富有彈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
適當的體育活動能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肌纖維變粗,肌肉組織有力,促進骨骼生長,骨密質增厚,提高抗彎、抗壓、抗折能力。
5.調節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從事體育活動,特別是從事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能使人產生一種美妙的情感體驗,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6.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事體育運動能提高人體應變能力,使人善于應付各種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為經常鍛煉,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的分析綜合能力強,感覺敏銳、視野開闊、判斷空間、時間和體位能力增強,因而能判斷準確,反應靈敏。同時由于經常在嚴寒和炎熱環境中運動,可以提高肌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身體對氣溫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
7.增強肌體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可使白血球數量增加、活性增強,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緩老化過程,健康長壽。
二、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德育內容應滲透在體育課的每個階段。通過體育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有利于培養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等道德品質。在體育活動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難,勇敢奮斗,有利于培養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意志。這些道德品質和意志,在體育的實際活動中,比在教室里的學習中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針對學生的種種表現及時向學生進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課程更實際。
1.將勇敢頑強精神的教育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器械體操的動作不是一兩次課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也就是說,在學習器械體操中,會碰到許多困難。如有時練得很累,手掌會磨破流血,有時甚至從器械上掉下來。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教育學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還要教育學生樹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難而上的精神。在器械體操教學中,有的同學一上杠子,就嚇得動作失常。對這類同學,除了耐心幫助他們掌握技術要領外,更重要的是要心理“治療”,鼓勵他們對自己要有信心,讓他們體會自信的重要性。
2.將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與田徑類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田徑項目的練習既苦又累,枯燥無味。特別是在進行中長跑教學時,有些同學更是感到心里發怵。這時,教師除了要對同學們進行跑的技術、呼吸方法、體力分配的指導外,還要對同學們進行中長跑鍛煉的實踐意義教育,啟發同學們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堅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堅毅精神戰勝自我,知難而進,頑強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勝利的終點。
3.將團結互助,協作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與球類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
大多數球類項目都是通過集體配合進行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球類教學和比賽中努力培養同學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學會團結協作,密切配合,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
4.將愛國主義和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與武術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武術是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教學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結合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飛“精忠報國”、霍元甲“痛擊洋人”等愛國主義精神,來激勵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以及培養良好的武德。
三、重視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美育是學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而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中可以感受和意識到三方面的美的現象:從身體角度可以意識到身體線條美、勻稱美、姿勢美、健康美、膚色美等;從運動角度可以意識到形態美、躍動美、韻律美、和諧美、敏捷美、柔韌美、力量美等;從行為角度可以意識到協作美、結構美、道德美、忍耐美、熱情美、純樸美、機智美等。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應該培養自己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判斷和評價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礎和社會根源,從科學的意義上懂得美,懂得審美常識。這樣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貫穿于體育之中,幫助學生養成美的情感,更好的認識世界和認識生活。二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應以自己語言的優美、行動的高雅、生活的樸實、衣著的整潔、思想的進步、作風的正派,給學生以美好的感受外,還應在上課的示范中特別注意形象的高尚性。三是應注意結合體育教學對學生講授一些基礎的美學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并在示范動作準確的前提下,力求把動作做得輕松、優美,達到能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目的,也為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四是要鼓勵學生在運動中嘗試美的內在體驗和自覺的審美意識,并將內心體驗的美和外形觀察的美結合起來。
總之,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應以它特有的教育環境、教育方法、教育規律和教育效果,發揮其育人的特殊作用,為學校培養出全面發展、高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錢耀庭,羅映清.學校體育學.
[2]鄧恩周.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