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過敏協會統計得出:人群中有高達45%的人對某些食物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嬰兒與兒童的發生率比成人還要高。家長在給嬰兒添加輔食時,尤其是引入新食物時一定要慎重,要掌握一些添加輔食的技巧,盡量避免或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
食物過敏癥狀
皮膚反應是食物過敏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如濕疹、丘疹、蕁麻疹等。
有的患者表現為持續性腹瀉、嘔吐、腹痛、便血。
還有的表現為咳嗽、咽喉癢、口唇腫脹、過敏性鼻炎。
個別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或窒息而危及生命。
嬰兒易食物過敏的三大原因
1嬰兒腸道屏障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2嬰兒胃腸道局部免疫水平較低:
3嬰兒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導致食物過敏。
食物沼覺的致敏原
在日常生活的食物中,較常見的有牛奶、雞蛋(尤其是蛋清)、小麥、大豆/黃豆、螃蟹、大蝦、魚類、動物內臟、海鮮、花生、果仁、桔子、芒果、香料類、食物添加劑等,而牛奶和雞蛋是兒童最常見的致敏原。
含牛奶蛋白質的食物包括奶粉、芝士、雪糕和一些非奶類制品如餅、糕點等。米糊、罐頭吞拿魚等亦有機會令牛奶過敏的兒童產生過敏反應。對牛奶過敏的兒童當中,亦有部分患者同時對大豆及其制品過敏。
有些寶寶在喝配方奶粉時,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牛奶蛋白過敏和乳糖不耐受。這時,可以選擇“免敏嬰兒配方奶粉”,就是以黃豆為基質的配方奶粉。
有些孩子對某些蔬菜也過敏,比如扁豆、毛豆、黃豆等豆類和菌藻類(如蘑菇、木耳、竹筍等)。
有些香味菜如香菜、韭菜、芹菜等也會引起過敏,但比較少見。
食物過敏是否遺傳?
食物過敏是過敏癥的其中一種,遺傳基因是過敏癥的重要成因。如父或母,或是兄弟姐妹患有任何過敏癥,這名嬰兒患上過敏癥的可能性高達30%;若父母雙方都是過敏癥患者,他們的孩子將會有超過50%的機會患上過敏癥;倘若父母雙方患有同一類過敏癥,其小孩患有相同過敏癥的機會達70%。
怎樣知道自己的小孩患有食物過敏?
要知道自己的小孩是否患有食物過敏,首先要留意他的日常飲食,例如會否在進食某一種食物后出現病征,如長出蕁麻疹、嘔吐、喉嚨腫脹或是類似哮喘發作的癥狀;如有類似病征,便應盡快找醫生確診。
目前,醫學上有多種過敏測試,如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過敏血液測試(Allergy BIood Test)等,能檢查小孩的體內是否有針對過敏原的lgE抗體,但假陽性反應亦比較常見,尤以血液測試為甚。確診則需要在醫生的觀察下進行食物激發測試(Challenge Test),以診斷進食后是否正對此食物產生過敏反應。
正確添加輔食,預防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在1歲以內,特別是剛開始添加輔食4~6個月。為了避免或盡量減少嬰兒食物過敏的發生,在輔食添加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 堅持母乳喂養,避免過早添加輔食
在嬰兒頭4個月,盡量采用純母乳喂養;4—6個月后,再添加輔助食品。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尤其要強調頭4~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而且應堅持喂母乳10~12個月。
因食物過敏還與遺傳因素有關,有食物過敏史的夫婦,懷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過敏的食物,以免讓孩子通過母乳間接過敏。哺乳期間,母親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2 注意輔食品種的選擇和添加順序
在輔食添加過程中不應過早引入上文中提到的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
第一種給嬰兒引入的輔食應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米粉可作為試食的首選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試食肉、魚、蛋類。總之,輔食添加的順序依次為谷物一蔬菜一肉、魚、蛋類。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應在1歲以后才提供。
3 掌握循序漸進的輔食添加原則
給嬰兒添加輔食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則。
如果您的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避免吃這種食物,但不是終身不能吃,經過1~2年,孩子長大一些,消化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更趨干完善,有可能逐漸脫敏。您可以讓孩子先少量地吃一些試試,如果沒有反應,可以逐漸加量,但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引起病癥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