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社會財富和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家居設計在風格的追求和材料的奢侈性上越走越遠。但在對家居本質的關注度上卻越來越弱。根據經典的馬斯洛理論(Maslow’s hierchy of needs),人的需求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我們很容易發現,頂級居住產品滿足的是居住者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這一標準下,社交、尊重等帶有炫耀性的需求都將服務于此。釣魚臺七號院作為一個為少數有追求人群服務的高端產品,家居設計首先考慮的是業主對家的舒適性和自我實現的要求。創新傳統,自我實現的深度演繹
“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需求,在這一標準下,中赫置地釣魚臺七號院團隊對土地歷史、文脈,業主的生活及社交習慣、社會地位、文化品位等做了深入探究,提出了“傳統,開啟新的傳統。這一核心理念。 繼承傳統,是對歷史長期形成的奢華的繼承和發揚,是一切事物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無論是西方的文藝復興還是東方的儒學回歸,無數的歷史證明:如果沒有繼承,創造必然是無本之木,如果沒有創新,傳統必然難以為繼。
然而,繼承不是簡單的記錄、復制,繼承傳統更不能只是躺在傳統溫床之上,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基于傳統之上的創新,是所有行業所共同需要的,對于時下的地產行業尤其如此。釣魚臺七號院的室內規劃設計中,把這種“傳統之上的創新“奉為圭臬。
繼承和創新使得釣魚臺七號院“見多識廣”的業主們在幾乎每一個細節都有驚喜:
在A戶型的設計中,從玄關到餐廳連續的用大理石材料裝修的“門洞”,配以經典的巴卡拉水晶吊燈,讓人很容易聯想起傳統深宅大院的尊崇與秩序。
在軟裝方面,以傳統經典的家具結合了中國當代著名大師級現代派創作油畫,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結合運用,開啟了室內設計的新思路。
即使客廳里的一塊地板,也注重與傳統的區別,改用皮革材質,在傳統中尋找突破,在主流里謀求創新,進而打造出一個居住樣板的新高度。
過去,梅蘭竹菊做為傳統的建筑裝飾符號,雖寓意深遠,但給人的感覺略顯陳舊。我們要追隨這個傳統又不能完全復制它,既要保證內涵雋永,又要有創新時尚的表現方式。在七號院中,設計師采用了玉竹石,既繼承了傳統的文化符號,又體現了七號院現代的創新精神,將竹的蓬勃精神與玉的高潔氣質融于一體,意義更加深刻。 曾經,高端住宅在室內裝飾上一般選用傳統地毯。而七號院的設計師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以大面積的意大利馬毛地毯進行替代,賦予居住以更高的藝術感和更獨特的尊屬氣質。七號院空間裝飾設計的。動物屬性”
在“為市場和客戶創造驚喜”這一工作標準下,釣魚臺七號院樣板聞設計完全釋放了對這一標準的渴求與探尋:
設計師李瑋珉放棄了所謂的設計風格、放棄了流行的奢侈建材堆砌,甚至放棄了所謂的當前豪宅價值認知,而是著力創造一種人的“動物屬性”。這種所謂的“動物屬性”是脫離了物質需求的,完全是一種人的原始精神層面的需求、一種動物屬性價值認知的全新價值體系認知。
在這種追求。動物屬性。理念的牽引下,李瑋珉所設計的現代簡約風格樣板間,讓人看到第一眼,就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就愿意待在里面。這種“舒服”的感覺是人類原始的對身心“放松”的需求、對“家”的歸宿感。
比如在樣板間客廳的設計上,極盡滿足居住者最質樸的景觀享受,客廳在家具配置方面特意使用靠背比較低矮的款式,充分將玉淵潭之美麗景色引入室內,居者或站或坐都可將室外美景納入眼底。
在主題公共空間的設計上, “移門”成為亮點之一。起居間與餐廳之間的一道移門平日停靠在墻壁上形成格柵肌理。而在某些使用餐廳的時間則可將移門移至餐廳;根據組合柜的不規則陣列分隔,廚柜的移門也跟著其節奏可隨意移動,廚房與餐廳完全成為了一體。
整套房型內的裝飾也是秉持“中正廣闊,低調內斂,真材實料”的原則,以夜來香大理石、橡木地板、胡桃木飾面、皮革壁布及不斷點綴其中的銅制裝飾為主要元素,配以造型精典、現代而不又失歷史感的家具、燈具的搭配,舒適中不失奢華。
諸如此類,在釣魚臺七號院中還有很多細節體現,這源于開發商中赫置地開啟高端地產行業的新傳統、為市場和業主不斷創造驚喜的企業理想。探尋高端地產行業價值標準,開啟當代人居的新傳統
家的設計不是名利場上的財富炫耀,對于少數有追求的人群,家的設計不但要暗合文化和歷史的內涵,更要在創新當下人居理念的同時滿足心靈富足后的人生享受。
中赫置地團隊,遵循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東方與西方相融通的態度,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對現代人居室內設計在“自我實現”的高度予以升華,借以探求未來高端地產行業的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