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其實已經進入老年社會了,從2000年就進入了。60歲以上超過10%,65歲以上超過7%,這已經超過國際標準。中國人口老齡化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速度快、來勢猛,老齡人口絕對數量巨大。第二, “四二一”家庭成為主題,老人撫養比明顯加大。第三,居民富裕與保障程度慢于老齡化速度,未富先老。
現在保險法修改,已經允許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但是還沒有出最后的細則。而保險業很早就允許保險公司投資養老設施,收購養老設施這已經是保險公司的共識,有一些公司已經小規模做了一點。在哪里建養老住宅呢?很多公司都找到北京五環路以外去了。到這些地方建房子,我稱為荒山野嶺模式。老人們為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走向了荒山野嶺。這種養老就不適合了。還有一種,在海南、博鰲這種一年一季的養老方式,這種方式不錯。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思路,以房養老。很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都存在著像我們現在存在的情況,叫住房富人、貨幣窮人。有很多老年人有了房產,但卻沒有多少資金來源養老,現行制度下這種房子只能傳給子女。但是如果老人把房子賣了,就沒有房子住了。有沒有辦法讓老人住著房,又能夠領到房子的銷售資金?有辦法,這就是歐洲起源的反向抵押貸款。最近這十年,美國人改變了過去大房換小房、小房換公寓的養老方式。把房子抵押拿出來作為養老。這種方式發展很快,原來一年只能賣十幾萬件,現在一年幾十萬件,美國有100多萬老人采取以房養老方式,根據房屋品質評估,確定給老人每個月多少錢,老人活著又住房又領錢,可以住到去世,這是人生資源非常好的配置。
這種產品在日本也得到了發展,日本人大約和我們同時提出了反向抵押貸款這樣的產品。但是短短七年,日本已經有1/3的老人通過反向抵押貸款實現了以房養老,而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其實反向抵押貸款非常適合中國國情,中國老人沒有多少工資,又沒有辦法給老人再買養老保險,但是中國老人通過房改,很多人就有了產權房,現在通過購買商品房,很多人也有了第二、三套房,就不能拿出一套為自己解決養老問題嗎?如果老人把房子抵押了,一個月可以得多少錢呢?比如65歲的男性老人,房子是380萬元現值,平均壽命12年,這樣每個月可以得2萬元,而且終生源源不斷。再分析分析女性,女性比男性活得長,所以每個月得的少,我們算下來女性老人一個月可以得1.4萬元。
對投保老年居民的好處有:第一,啟動房產金庫,補償老年生活。第二,解除經濟顧慮,愉快延長生命。第三,增強生活自信,保持社會尊重。第四,保護弱勢群體,有利社會穩定。第五,實現遺產稅后,可以依法避稅。根據調研,很多老人是愿意入這個保險的,有了這個保險,就可以多一個選擇,就是以房養老,使得老人自己可以獲得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