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整個音樂行業都比較低迷,但華誼兄弟最近對華誼音樂做出的大動作,可謂給整個音樂行業打了氣。今年5月,華誼音樂的控股方華友世紀被盛大收購,隨后,華誼兄弟花費3445萬元巨資,將華誼音樂51%的股份重新收入囊中,爭奪主控股權之勢愈演愈烈。緊接著于6月公告,已與分別占有華誼音樂剩下的49%股權的兩家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擬用公開發行股票超募資金,收購他們手中的那49%股權,預計收購價款為2920.4萬元。
在這之前,有關華誼音樂大洗牌的新聞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也在內地樂壇引起不小的波瀾,其間各種傳聞不斷。華誼旗下歌手陳楚生、尚雯婕等表示對公司有信心,不會出走,華誼音樂總經理袁濤說回歸之后將更有自主權,華誼音樂將會邁入多元化發展之路。
事件持續高溫 華誼幾方獲益
這次華誼音樂“洗牌門”可謂跌宕起伏,華誼音樂被回購引發了一連串“袁濤跳槽”、“陳楚生、尚雯婕何去何從”的新聞吸引了大家,雖然袁濤表示最近經常接到朋友詢問電話,以此證明不是炒作,但外界質疑聲難免。
實際上,這次華誼回購華誼音樂被炒得沸沸揚揚,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華誼兄弟的品牌效應。華誼非常懂得媒體,知道媒體報道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們也持續地炒作一些公關事件,如旗下明星或公司股票等事件。媒體和大眾對他們產生好奇感,從而換來了更多報道機會和投資者對他們的信心,在華誼音樂股權回購的過程中,華誼無疑又獲得了大量免費的報道。
另一方面,之前華誼音樂重新洗牌的消息傳出后,對整個音樂公司的運作以及藝人的發展問題令歌迷十分擔憂。華誼音樂宣布回歸之后,旗下藝人紛紛表態,尚雯婕認為這對藝人來說是件好事,韓國藝人張佑赫稱對公司有信心,陳楚生也說和公司合作很順暢。的確,華誼對音樂如此大手筆投入,無疑是給旗下歌手打了一劑強心針。
冒風險帶動音樂產業轉型
華誼音樂近幾年的經營狀況其實并不理想,前兩年也在持續虧損中。在音樂行業經營低迷的前提下,華誼兄弟回購華誼音樂,令業界發出了“音樂產業轉型期將到來”的聲音。
有媒體稱“經過最近5年的迷茫與摸索,行業趨勢日益清晰,消費者依然需要音樂。華誼兄弟此時進入音樂行業,可較為經濟地整合優勢資源,包括歌手、歌曲版權等。”但這幾年,華語音樂市場持續萎縮,眾多傳統唱片公司瀕臨倒閉。
在袁濤看來,華誼收購華誼音樂雖有風險倒也正常,“華誼傳媒集團是個上市公司,音樂公司原來有一部分是在外面,現在回到這個大家庭里面,我一定相信它會有更多資源和機會給我們。風險一定有,比如我今天在外面賣報紙,找一個什么攤位,一天賣幾張報紙也是有風險的,我相信只要有商業存在就有風險,沒有一個商業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百分之百掙錢的,我相信全世界沒有這樣一個商業的機會。所以不管是大還是小,可能你都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但做文化產業可能一開始都會燒錢,但發展到一定程度,獲取利益的勢頭也是非常高的。音樂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它的需求穩定,需求量也高,從華誼兄弟回購華誼音樂的事件上不難看出,音樂市場的低迷也許即將終止,傳統音樂行業的發展模式也將改變,演唱會、數字音樂、版權收益等多元化經營,將給音樂公司提供更為廣泛的經營范本。也許有一天,CD唱片會像錄像帶和磁帶一樣被歷史淘汰,但音樂和唱片公司卻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多元化娛樂營銷
華誼音樂與華友合作五年,華友數碼隸屬華友集團,為國內音樂資源最大的本土公司之一,在數字娛樂領域擁有雄厚實力,華友數碼于2005年重資入股華誼音樂。華誼與華友曾合作打造張靚穎等知名歌手,其中《畫心》取得數百萬無線收入,成為數字娛樂成功案例的典范。
但隨著張靚穎、羽泉、楊坤等歌手的出走,造成華誼音樂歌手青黃不接。2009年的凈利潤大幅下滑,也與這一眾一線歌手相繼約滿離開有重大關系。公司原有業務模式依賴大牌歌手,如今旗下歌手卻僅存陳楚生、尚雯婕等寥寥幾位。
被完全收購后的華誼音樂將向多方位娛樂營銷公司轉型,將通過在海外舉辦華誼群星演唱會來增加盈利點,以做數字音樂、影視音樂、現場音樂、演出、承辦高端大牌歌手演唱會、客戶見面會等業務,逐漸從傳統唱片中解脫出來,以保證華誼音樂給華誼兄弟帶來穩定的收益。
數字音樂、影視音樂、商業演出是轉型時期音樂市場收入最具潛力的幾大領域。但一線歌手資源的稀缺仍對華誼音樂的業績形成壓力。華誼音樂實施戰略布局,仍有賴于其打造潛力歌手的能力。
袁濤說,華誼兄弟承諾下半年華誼音樂凈利潤不低于660萬,給他造成很大壓力,但對于華誼兄弟整體業績影響較小。華誼兄弟回購華誼音樂,對于完善和延展藝人經紀業務,進一步開發影視資源,有望形成較優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