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拼爹游戲”?即在應聘求職過程中比拼老爹的財富、人脈資源。和“富二代”相比,“貧二代”天生弱勢,除了自身,一無所有,不僅求學過程備嘗辛酸,走上工作崗位的步伐也更為蹣跚趔趄。時下,幾乎所有的就業信息網的應聘系統,都設置了“家庭收入”一欄,明確昭示了用人單位對“富二代”和“貧二代”的取舍,因為前者能給單位迅速帶來效益。有用人單位直言不諱:“社會本來就是資源重組,應聘者的家庭關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何樂而不為?”
如果社會處于共同富裕的狀態,“貧二代”只是很小的數目,那么,還可能沖擊不了社會的穩定。問題是,社會財富迅速向少數人集中,中產階級還沒有很好地發育成長,財富這一金字塔的基座畸形龐大,貧窮者所占比例趨向無窮大。“貧二代”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階層,在經濟仍舊處在緩慢攀升的非常時期,工作崗位僧多粥少,在“拼爹游戲”中注定是失敗者的“貧二代”分得一杯羹的機會更顯渺茫,是極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多事之秋,哪里還經受得起新的社會矛盾的折騰?
政府對“貧二代”的關注,不是沒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過相關資助政策,比如大連市政府就設立了援助資金,為“貧二代”提供就職補貼、就業培訓實習以及儲備一定數量的過渡性就職崗位,然而,比較對“富二代”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不久前,媒體報道,江蘇省委組織部出資培訓“富二代”——大型民營企業的接班人,口號是“著力培養一支對黨有感情、帶頭跟黨走、具有現代企業管理能力的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隊伍”。對“富二代”“著力培養”,孤立地看,能更好地發展地方經濟,并沒有錯,可是,已經占盡了優質資源的“富二代”不差錢,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不能嫌貧愛富,無視經常有扼住命運咽喉的沖動,但咽喉常常被命運扼住的“貧二代”的艱難的生存狀態。假使“貧二代”從迷戀個人奮斗發展到覺得奮斗根本改變不了命運,甚至強烈認同“寧當富人三奶,不嫁窮人”的說法,那么,應該看做施政存在嚴重問題。
因此,加大對“貧二代”的扶持力度,減輕“拼爹游戲”在畢業生求職應聘過程中的分量,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我們不能一味苛求“貧二代”笨鳥先飛,求學過程已經讓他們備嘗艱辛,付出了比“富二代”多得多的汗水和淚水。如果把人生比做馬拉松,“貧二代”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一大截,道德正義也不允許他們永遠輸下去。至于有專家指望國際化企業和機構大量涌入中國帶來公平競爭,無異于望梅止渴,畫餅充饑,對解決當前的“貧二代”問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我們需要深入思考:既然國際化企業和機構能夠帶來公平競爭,我們為什么不能而偏偏要苦苦坐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