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度驟降,冬令進補日趨轉熱。醫生認為,冬令進補符合自然規律,且效果極佳,尤其是懷孕的女性,更需及時進補。但專家也提醒,孕婦進補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量體裁衣”,建議采取“食補”方式,來代替“藥補”。
孕婦進補忌亂用“食材”
懷孕60天的嚴小姐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敢動。一邊的婆婆也一臉懊惱。原來,29歲的嚴小姐是第一次懷孕。婆婆生怕素日瘦弱的她應付不來腹中的寶寶的營養需求,特地為她熬燉了人參雞湯,想趁冬日來臨前,好好讓嚴小姐“補補”。誰知,幾天的人參雞湯吃下來。嚴小姐竟然出現了先兆流產癥狀。
進入冬天后,很多家庭三天兩頭給孕婦燉老母雞湯、桂圓羹,但對孕婦是否適合則因人而定。專家認為:女性在懷孕后陰血偏虛,內熱較重,不適合過多食用性溫、大熱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老母雞、桂圓和人參等,否則容易“火上加火”,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見紅、腹痛等先兆流產和早產癥狀。
由此可見,常用于進補的食材未必都適合孕婦食用,孕媽進補前不妨先向醫生咨詢,要依據個人的體質去進補,切勿盲目進補。
“藥補”不如“食補”,均衡營養最重要
民間有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孕媽食補是補養身體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為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需要供給大量蛋白質、脂肪、糖、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廣泛存在于各類葷素食品中,如瘦肉、魚類、蛋類、豆制品、牛奶、新鮮蔬菜和水果等營養價值都較高。在妊娠后期孕婦還應適量補充含鈣、鐵、磷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如動物肝、腎臟、豬血、海產品、骨頭湯之類。體質較弱的孕婦只需合理調配膳食,吃得好,營養補充得當。同樣可達到滋補身體和促進胎兒正常發育的最佳效果。建議孕媽冬天還可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黑糯米、紅棗和赤豆等。
冬季孕婦進補小TIPS
●大部分女性在懷孕后陰血偏虛,內熱較重,不宜過多食用性溫、大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老母雞、桂圓和人參等。
●陰虛體質多食滋陰清熱的食物:如常出現口鼻干燥,面色赤紅,手足心熱,可適當補充海參、甲魚、鴨肉、兔肉、銀耳、黑木耳、豆腐、荸薺、百合、薺菜、菠菜等。
●陽虛寒性體質多食溫性食物:如果感覺肢體寒冷畏寒、面色發白,可適當補充牛肉、羊肉、雞肉、黃鱔、帶魚、大棗、板栗、韭黃、蒜苗等溫性食物。
●特別提醒孕媽媽:人參、蜂王漿不宜食用,因為蜂王漿內含有雌性激素。可能會引起胎兒的性早熟。
●日光進補不可少。冬陽是最廉價的“補品”,孕媽媽在冬季應多曬太陽,促進人體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3,易被人體吸收到血液中,保證胎兒骨骼和牙胚的正常發育。常曬冬陽還有利于防止孕婦情緒波動,杜絕冬季抑郁癥的發生。
●蔬果進補多吃“黃綠色”。在冬季,孕媽要注意葉酸的攝入。補充葉酸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用綠色蔬菜和酸性水果。孕媽媽冬季一定要食用新鮮的黃綠色蔬菜及水果,如菠菜、油菜、胡蘿卜、柑橘等,每天的總量應達到500克以上,以保證葉酸的充分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