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寶寶上幼兒園突然不要我了,脾氣也開始變化無常。
我家寶寶快3歲,今年9月份上幼兒園了。開始幾天上幼兒園沒哭。到了第5天,早上起來突然就說不要上幼兒園,還大哭,說不要和媽媽分開。這樣大哭了3人,慢慢又愿意去幼兒園了。但從此每天晚上在家里就開始有點喜怒無常了,會突然大發脾氣,大哭,生氣時就會把我趕走,說不要媽媽,哭著要外婆或外公。怎么會這樣?我又該怎么做?
A 孩子的這種表現很正常,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她不過在通過這利,方式發泄情緒罷了。
建議你這段時間耐心點對待她,不管她怎么鬧騰,你都保持以冷靜溫和的態度去面對她,過些日子,她自然就好了。有時間可以跟她一起玩畫畫的游戲,把她的不開心畫出來。你畫你的,一邊畫一遍說,引導她把自己的情緒敘述出來。這是很好的幫助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去扔石頭,踩樹葉,以這樣的方式發泄一通。別著急,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Q 寶寶在幼兒園害怕上廁所怎么辦?
我贏寶寶3歲7個月,這學期上幼兒園小班。第一天午睡時尿床,第二天又在睡覺前把臭臭拉在了褲子上,上個星期五午睡時再次尿床,對此我感到很困惑,按說這么大的孩子已經能夠控制大小便,為什么還頻頻出現這種狀況呢?寶寶反映他害怕園里廁所的自動沖水,“轟轟”響而且有水濺到他身上。
A 孩子到一定的年齡會莫名地害怕某些事物,是他心智發育的一種表現,過段時間就好了。
建議你們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得過于嚴重,尤其不要總是跟他叨叨這個事情,這樣反而會帶給他壓力,讓他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嚴重。淡看它,跟他共情,不去否認他的感受與情緒,表示你很理解他,同時又不過于強化他的這種感受,過些日子,他自然就好了。家長以個輕松的狀態面對孩子,他就會放松得多。
Q 如何去除寶寶的心魔?
寶寶是因為班上一個強勢的小孩打了他,而且把他肚子打痛了,寶寶已經到了一說到幼兒園就心生恐懼的地步,這幾天只要一睜開眼睛寶寶就帶著恐懼的表情問我:媽媽,今天要不要上幼兒園?我只能一邊教孩子發生這樣的情況要首先告訴老師,而且要懂得還擊,回家也應該告訴媽媽,但是無論我怎樣勸說,寶寶還是很恐懼,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
A 建議你此時不要再去勸說孩子
他真正擔心的是到幼兒園之后再遇到類似的事件,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跟他共情,在共情的基礎上跟他玩觸碰他身體的游戲,通過游戲告訴他,他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來避免被觸碰到。
但是,建議你不要教孩子打回去,這么小的孩子不知道深淺,如果他的意識里認為打回去是最好的辦法,不久之后,你就會為他的攻擊行為煩惱。教他怎么規避危險比教他怎么反擊,對他學會更好地應對這類事件更有好處,并且也可以防止他將來轉變成為攻擊者況且,孩子之間的打斗更多的是一種游戲某個孩子打他,很有可能是想跟他玩耍
因此,也可以教他對人說:“你要想跟我玩,就請你輕一點”
Q 育兒觀念不同,如何與長輩溝通?
寶寶是奶奶在帶,但感覺寶寶的脾氣很大,也有些壞習慣,我覺得跟奶奶有密切的關系,但我不懂得怎樣跟奶奶說話,奶奶才容易接受,有好的方法嗎?
A 要改變老人有時候是很困難的,除非她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且,老人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也是很難改變的、
建議你自己調整好心態,別為這個事情著急,并且在跟寶寶交往的時候,堅持用你自己的方式來引導,如果老人能看到成效,他們也會嘗試改變的。如果有機會,讓老人參加一些與育兒相關的講座或者其他活動,也是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比較好的方式。還有,你可以在家里以談論時事的方式跟家人溝通一些育兒理念,讓奶奶有意無意間聽到并思考,也可能改變她。
Q 該不該順著她?
我的妞兩歲半了,從小是我和她爸爸帶大的,所以地跟我們比較親,其實奶奶一直都在幫忙的,可是只要我或者是妞爸在家,妞妞是絕對不會讓奶奶照顧她,諸如換衣服,洗澡,喂飯,這些事情通通都要指定我或者是妞爸做,有時碰到我和妞爸沒空時,她也不肯將就一下。妞妞為什么這樣?講道理也講不通,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要不要順著她呢?
A 在孩子的心中會有一個愛的序位,媽媽肯定是第一,爸爸第二,然后是奶奶,或者其他的人。在她小的時候,她會非常在意這個序位,這就是她為什么一定要媽媽給她洗澡或者做其他事情的原因。
建議能滿足她就滿足她,但是平時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也盡量注意引導她跟其他家人多接觸,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就會感染她。慢慢的,隨著她心智越來越成熟,她會越來越獨立,對媽媽的依賴也就不會那么嚴重了。當她因為這樣的事情哭鬧的時候,建議不要采取暴力手段使她屈服,而要跟她共情。
Q 我還需要做什么?
以前一直都是外公和外婆接送我兒子上下學這幾天因為休假我就天天接送兒子,第一天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兒子有點不樂意;第二天有點委屈的樣子;第三天直接在幼兒,園大門外就哭了:媽媽,我不開心,我不讀幼兒園了,我要回家喝牛奶,幼兒園小朋友搶我玩具。不知道是我太久沒送兒子,造成這種現象還是兒子說的是真實情況,我除了和兒子溝通外,還能做些什么?
A 孩子上幼兒園,建議最好有固定的人去接送他,這對他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會起到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這個年齡的孩子也可能處在秩序敏感期,突然換了人去送他,他也可能反應很激烈,不見得是老師或者是幼兒園有什么問題。既然一直都是外公外婆送他,那就還是讓他們送吧。
Q 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晚上看小熊打電話這故事時,我指著封面上的熊,然后又指了指封面標題里的熊宇,沒想到兒子立即去指著旁邊的球。我覺得我得糾正一下,于是我把球的字卡找來,把球字和球放在一起,告訴他這才是球。接著他不樂意玩兒了
現在想想,過多的糾正,可能打消孩子對漢字的興趣。如果真是這樣,難道就不糾正了嗎?怎么做更好些?
A 經常去糾正孩子,就會讓親子之間的活動變得沒有趣味。孩子出現這些“錯誤”很正常,有時候還不見得是他出現錯誤了,而可能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按照常規的方式來出牌而已。
加上寶寶還沒法很貼切地表達自己,大人又很容易誤解他的想法,所以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況且,即便孩子錯了,我們也沒必要非要那樣去糾正他,比如你提到的“球”和“熊”這兩個字,他也可能分不清,但是沒有關系,你很平靜地利用恰當的時機把正確的答案表述出來就行了。既然他要“球”,那你就跟他說“球”好了,先把“熊”拋一邊兒去,這樣,他還是按照他自己的興趣在游戲,而你只是在輔助他,他就不會有被打擾的感覺,自然也就不會在你的打擾下變得沒有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