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西方文化中,葡萄酒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部分。圣經里最早出現有關葡萄酒的紀錄在創世紀第九章20節:挪亞是農夫——也是第一個培植葡萄園的人。直到18世紀,人們還認為喝下去的是葡萄酒是上帝之子的鮮血,鮮紅的葡萄酒會在體內變成血液。在法國,葡萄酒甚至被稱為“le sang de la nation”即“民族的血液”。本杰明·富蘭克林也曾說過。好的葡萄酒證明了上帝希望我們幸福。而對于肖海亮來說,“葡萄酒只是我生活中的調劑品,它能讓我的心情快樂”,這是屬于他的葡萄酒哲學。
在與肖海亮見面之前,身邊很多人對于他的描述是:“懂酒!而且酒莊里的酒是武漢最全的。”
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肖海亮由一個國家跳水運動員轉化到一位葡萄酒商人,這個很“懂酒”的人對于葡萄酒的了解來源于一次旅程:“2002年我和伏明霞一起去澳洲,做澳洲的旅游大使。期間參與拍攝一部十二集的專題片。其中有兩集是專門關于葡萄酒的。當地接待的人邀請來那兒最好的葡萄酒莊莊主和頂級釀酒師為我們講解葡萄酒的知識……可以說,這次讓我對葡萄酒產生興趣的澳洲行,是由一幫葡萄酒世界里的教授們對我完成的啟蒙教育。”在肖海亮敘述自己葡萄酒知識架構的建立的過程中,他提到最多的兩個詞是:正規和生動。他說,對于葡萄酒最初的了解不是繁亂的介紹,也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親身經歷,去品嘗去聆聽去認識。這次幸運的旅程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對葡萄酒文化的濃厚興趣,也對他之后對于葡萄酒的進一步認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回國之后,肖海亮認識了一幫對葡萄酒同樣感興趣的朋友,對葡萄酒的熱愛讓他經常坐飛機去外地參加酒會,與朋友們一起溝通交流對葡萄酒的體會。之后還去法國參觀了許多知名的葡萄酒酒莊,深入當地的葡萄酒文化,感受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不管這幾年葡萄酒在中國多么為人所追捧,媒體如何去宣傳它背后的文化,它也只是個舶來品。不剔除那些急躁、浮夸的心理,喝的永遠只是頂級葡萄酒帶給你的虛榮,而不是它的內涵。”在法國葡萄酒莊園里,那些一邊用老葡萄藤烤著肉。一邊喝著酒的酒莊莊主們給肖海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看來,這些酒莊莊主都是身家過億的。在宴會酒桌上西裝筆挺、彬彬有禮的紳士。但當他們走進葡萄田里的時候,他們會跟一個農民一樣熱愛自己的土地。葡萄酒對于他們來說,是全身心的投入,是融入到他們生活各個細節里的東西。我覺得,只有這種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葡萄酒帶給他的感動。”
種植期的土質、陽光、溫度,釀造時壓榨、發酵工藝,裝瓶后的保存過程……太多的因素都會對葡萄酒的品質造成影響,然而也正是這些變化造就了葡萄酒的多樣性。“我覺得在挑選葡萄酒時沒有太多的標準和準則。品嘗葡萄酒就需要大膽的嘗試。每個酒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不應該把自己局限在只挑選某個酒莊或者某個年份這種框架里,誰知道下一瓶酒是否才會是你的最愛呢?”平時肖海亮也會挑選一些葡萄酒作為收藏,有的用來平時與朋友聚會時享用,有的是留給特殊的時候拿出來品嘗:“收藏葡萄酒就是用來喝的,我希望我收藏的葡萄酒剛好在我離世前喝完。你如果只是把紅酒收藏當做一種投資的話就太無聊了,哪怕它真的讓你的財富增值,那也失去了許多過程中的快樂。”
TIPS
與朋友聚餐時:澳洲和智利的葡萄酒
推薦理由:聚會上,大家的重心不一定會在酒上,這時候共享濃郁且有力量的新世界葡萄酒會比較適合,當然,香檳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商務晚宴上:法國五大名莊的葡萄酒
推薦理由: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挑選一支年份較好的名莊的葡萄酒會顯得大氣且穩妥,如果對方對酒比較了解,也可以嘗試挑選比較有新意的勃艮第的葡萄酒。
和家人團聚時:波爾多葡萄酒
推薦理由:波爾多的葡萄酒最大的特點就是平衡,不管是家中的父母還是妻兒在口味上都比較容易接受,2個小時左右的醒酒時間也比較合適,一邊品著紅酒一邊聊聊家常,家庭的氣氛在微醺中溫暖。
享受屬于一個人的時光:勃艮第葡萄酒
推薦理由:酒精度數低,口味清淡,獨自小酌的時候不易上頭。開瓶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勃艮第葡萄酒的變化會非常豐富,一部電影的時間里,一瓶香醇的紅酒伴你度過難得的私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