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藝術福地,三百里馬戲故鄉”。以“馬戲之鄉、激情埇橋、魅力宿州”為主題的宿州·埇橋第二屆國際馬戲藝術節,于2010年10月30日在“中國馬戲之鄉”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舉行。宿州市政協主席姜元宣布宿州·埇橋第二屆國際馬戲藝術節開幕。
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郎濤,安徽省文聯書記處第一書記、黨組書記莊保斌,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雜技家協會主席朱建平,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總編輯于杰,宿州市政協主席姜元,宿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統海,宿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衛東,宿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尹黎,宿州市副市長陳大峰,宿州市政協副主席王勝華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還有埇橋區四大班子領導,擔任過原縣級以上領導老同志和老領導,海內外客商、新聞界、文藝界、企業界等各界人士,以及埇橋區社會各界干部群眾和友鄰市、縣、區嘉賓,駐埇橋區的部分單位和企業嘉賓。
本屆國際馬戲藝術節分為開幕式、馬戲藝術研討會、名特優工農業產品展、招商引資及經濟咨詢合作座談會、馬戲藝術展演、雜技絕活表演及大型踩街活動等6個板塊10余項活動。在本屆馬戲節上,邀請了享譽全球50載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五國聯合歐洲皇家馬戲團與中國馬戲的代表埔橋馬戲同臺獻藝。同時,還有大型民俗表演、嗩吶、扇舞、腰鼓,奇石、樂石、根藝、剪紙等系列文化活動,以及兒童樂園大型嘉年華游樂活動。通過多層次、全方位展示埇橋歷史文化和特色資源的深厚內涵,進一步弘揚馬戲文化、展示埇橋形象、促進合作交流、推動經濟發展。
本屆國際馬戲藝術節既有精彩的馬戲節目展演,更有當地名特優產品展示展銷及招商引資項目簽約等多項活動,其中包括久負盛名的符離集燒雞、夾溝香稻米、宿州樂石硯,也包括出口海外的東大板材、安特谷朊粉等。在招商引資簽約現場,埇橋區負責人向應邀參加馬戲節的全國各地客商,推介了全區30多個重點招商項目,涉及現代農業、煤炭化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現代服務業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領域。本屆國際馬戲藝術節簽約投資項目10個,引進資金37.9億元。馬戲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既繁榮馬戲藝術,展示埔橋形象,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埇橋馬戲藝術起源于漢代,盛行于清初,到清朝末年已具有相當規模。至20世紀30年代末,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扯、老虎鉆圈、小狗識數等演出節目已經成熟。2006年初,埔橋馬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6月,埇橋區被中國雜技家協會正式命名為全國惟一一的“中國馬戲之鄉”,10月,“中國·埇橋首屆馬戲藝術節”在宿州市成功舉辦。2008年,埇橋馬戲藝術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全區共擁有馬戲團體400多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年創收入4億多元。牢牢占據著全國演出市場的半壁江山。
宿州·埇橋第二屆國際馬戲藝術節由安徽省宿州市政府、中國雜技家協會、安徽省文聯主辦,埇橋區委、區政府和安徽省雜技家協會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