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看到了他們風光的一面,卻沒有想到這個人群也有他們的壓力。來自父輩的期望,社會的責任,都讓他們承受著不同一般同齡人的壓力。
80年代出生,繼承過億家產,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一代民營企業家“富代”們的子女,如今他們靠繼承家產,擁有豐厚財富,他們被稱為“富二代”。
這個人群到底有沒有標簽?
有人說,“富二代”是沉淪的一代,墮落的一代,缺失的一代;也有人說,他們是肩負著責任的一代,當中不乏楷模者。人們只看到了他們風光的面,卻沒有想到這個人群也有他們的壓力。來自父輩的期望,社會的責任,都讓他們有不同一般同齡人的壓力。在壓力下,雖然有人選擇了沉淪,但也有人選擇了夢想,“富二代”這個人群并不是臉譜化或者標簽化的。
是的,看待一個群體不可以偏概全,有三位有理想,有激情的“富二代”就作為特邀嘉賓來到羊城晚報財富沙龍第186期《富二代的傳承與發展》,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他們三位在沙龍上都一致表示了不喜歡“富二代”這個詞,因為社會已經賦予這三個字太多的負面情緒,但是他們又很樂觀地表示:既然他們已經被貼上了這個標簽,只能努力地為這個標簽重新注入積極的意義。
沙龍之上的三位“富二代”都已小有業績。但更多的卻隱身于蕓蕓眾生之中,這類人群并不是臉譜化或者標簽化的,他們中間就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同。他們并不是個個都在飆車,也有為自己的追求不懈奮斗的人,這個人群不存在標簽。記者大學的同學中也有一些“富二代”,讓我們聽聽他們的故事。
吳翔輝:傳的是企業,承的是社會責任感
吳翔輝是澳大利亞海歸,現任家族企業澳華達集團董事長。他認為“不管是富二代、三代還是多少代的傳承和發展,說明一個問題,財富來源于社會,最終還是回歸社會”。
他在臺下一直不停地說感謝羊城晚報財富沙龍,是這個平臺使他站上講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也許可以為“富二代”正名。
在他看來,“富二代”從父輩繼承來的是父輩創業和拼殺中的精神和斗志,還是僅僅繼承父親資產,決定了他們的發展能否“富過三代”。“我們繼承的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如果富二代繼承的是父親財產,就會富不過三代,如果繼承了父輩開拓市場精神,奮斗精神,永不言敗的精神,就可以繼承和傳承,精神和自身都要繼承,否則我們就不會更快的發展”。
吳翔輝目前在家族公司工作,兼董事會的董事長,他認為自己是站在父親的基礎之上創業的。“我自己可以守住這份家業的時候才會去創業,如果連本家的內容都無法守住,就不會去創業。我們是踩著別人的肩膀上創造事業和做事情,絕對比沒有資金和靠別人的人快很多,這就是‘富二代’的優勢”。
對于自己是創業者還是守業者,應該怎樣守住自己家業的同時發展企業,吳祥輝說道:“中國有句話,創業難、守業更難,守家人如果不比前代更努力,更具有堅強不屈的精神,就會失敗的。因此‘富二代’的抗壓能力、影響力以及承受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可以做好就會富三代,如果承受不住就不會傳承和發展下去。”
吳翔輝的家族企業原來主要是做香精香料。但在金融風暴來臨之前,企業就將香精香料以最高的價格賣了,這歸功于他們居安思危的心態。目前他們還經營房地產、水電站、銀行押運、酒店等業務,吳翔輝目前負責全面協調和處理公司的業務。
對于“富二代”面臨的困難,以及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吳翔輝認為“在公司內將工作已經做得很嫻熟的時候,已經有勇氣和膽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又看到好的項目,就應該帶領一批信得過的人去做,在父輩或者是自己的積莆中拿出資金開拓新的市場,什么事情都有風險,因此做之前要三思而行。”
蔡潔儀:傳承的是一種精神
蔡潔儀是這期論壇的第二位特邀的“富二代”代表。1984年出生的她已有六年從商經歷。畢業后自己創業,現在是大聯盟(香港)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她也不喜歡“富二代”這個詞,為此她對“富二代”作了自己的解讀“富二代并不意味著繼承了父親的財富,我繼承了他的精神。敢想敢做,這也算是‘富二代’”。
蔡潔儀并不是許多人想象的一開始就在家里受到培育,最終成為接班人的“富二代”。她小時候就被父親送到個普通親戚的家里,完全沒有需要去的特殊場合,也不知道父親的事業和他創造了多少財富。
她畢業的時候,父親就問她,是否想過未來要走的道路的,到底想要做一份怎樣的工作。當時她很茫然,不知道應該干什么。后來,她對父親說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建立一個服裝品牌,所以希望做。她父親說做品牌不是那么簡單,但可以試一下。于是她父親就給了她一筆不是特別多的資金,算是第一筆擁有的資金。“可是那一筆錢根本就不夠,我就想如何可以使這筆錢變多,想了很久后我就開始做貿易,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累積資金的方式,目前我還是處于累積資金的狀態中,我的期望是貿易公司平穩的發展,今后成為個品牌的基礎或者是后盾,這是我對未來的期望。”這是小時候很小的夢想,如果不做的話,永遠是夢想,但現在正在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蔡潔儀開始時面向的市場是歐美,她覺得歐美的生意比較好做,他們的付款都會比較及時和講信用。“在2005年后每一年的訂單量不斷減少20%的時候,我就認為不對,我就轉到了中東和南非的市場,因此現在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反而比之前要好一些”。
她對現在的業務量很滿意,處在很平穩的狀態,“我不期望可以做的更大一些或者更好,我的期望是可以直這樣平穩下去,我再慢慢地抽身。現存公司的業務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基本上沒有管理,都是交給業務員或者是業務經理管理的,我著重于公司的財務管理。”今年以來的業務總額有1000多萬元美金。她對此比較滿意。
做了六年的貿易,她總結句話,“不要害怕遇到問題,我最怕的就是沒有問題,永遠不要害怕遇到問題,要有解決問題的勇氣,而且要面對問題”。
梁爽:要體現自身價值
梁爽是論壇上的第三位“富二代”嘉賓,他留學英國,回國后創辦北京龍澤天下科技公司Clubv.愛佰會俱樂部。從回國創業到打工,他認為無論做什么,最重要的都是要實現自身的價值。他笑稱,自己并不喜歡“富二代”這個詞,只要執著地做想做的事情,給自己帶來成就感,同時給更多的人帶來他們想要的東西,就會成功。
他對于財富的定義和許多人不同,把各種從父輩學到的“軟技能”都歸在財富中,“財富不僅僅是物質和精神的財富,還有看世界的角度,包括做事的規則、經驗都是上一代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如果除了金錢以外的社會關系同樣得到傳承和發展,那么金錢也會被傳承和發展”。
在梁爽看來,他們和普通的80后沒有太多區別,雖然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有所不同,但是所有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們的困惑、迷茫、無助在他們身上是同樣存在的。但是,外界看來“富二代”和普通孩子就是不一樣,這樣就產生了觀念上的沖突。“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包括期望,都會讓我們感到不適應。每一位朋友都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或者是對自己的期望,有的人就想高高興興地生活,或者有的人就想做一件事情,普通的孩子可以盡情去做,但是家里讓我們做的并不一定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回國以后,梁爽選擇了創業,他認為這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過程。堅定的目標,想做就做的性格讓他選擇了創業的形式。從英國回來后,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互聯網上跟著國際的行情和模式在國內進行創新。本來是很好的契機,后來發現國內和國外有“三情”不一樣,行情不同:人情不同:國情不同。“在國內除了行情以外,還要注意人情的問題,畢竟是年輕,關系也好,朋友也好,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現有的資源不去用,大家也會來幫助我,我認為這樣也沒有什么不好”。
他出國回來自己創業,遇到了金融風暴后,現在在英揚傳奇廣告公司擔任互聯網產品經理。對于從創業到打工的轉換,他這樣概括“要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為了得到金錢,打工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目的是從各個角度,無論是知識的增長還是視野的開闊或者是做事的方式想得到更多的話,打工就是學習的過程”。
向著華爾街進發
記者的大學時代的朋友John是一個十分“另類”的“富二代”,開始知道這個人不是因為他的家境,卻是他數學滿分,理科綜合接近滿分的高考成績。
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富二代”不同,他特別低調,從不提起自己家里的事情,只是玩得很熟的幾個人知道他們家的經濟情況。John生活十分獨立,大學四年從沒拿衣服去洗衣房,也很少問家里要錢。
他是西北人,有點黑的膚色看起來卻像個印度人,樣子也有點像花旗銀行的CEO潘偉迪,身高中等但有點胖。和許許多多讀書成績好的人不同,他的語言風格比較剽悍,經常出口成臟。但是也喜歡和別人聊西方哲學,還有一些國際時政,經常和同學指點江山。后來大家知道他讀過很多書,很有思想,為人也比較豪爽,但從不在乎外表形象和言語包裝,以至于我們給他取了個綽號“農民企業家”。
John的父親是做電纜生意的,他卻完全不想接父親的班,說“如果只跟著老爸的足跡就好像抄寫課文一樣,根本沒有什么自己的特色”。當問及以后想做什么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到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賺美國佬的錢,只有在這種世界一流的地方才能見識世界一流的東西。現在國內金融發展還很滯后,跟外面比差遠了,跑路(出國)是必然的”。為了實現“到華爾街撈錢”的目標,他四年都在玩命地學習:課外經常到北大旁聽課程,下課回來就躲在圖書館鉆研隨機微積分、偏微分方程之類的金融數學,經常研究到深夜。
John是個大煙鬼,抽得兇的時候一天要幾包。每次有人勸他戒煙,他都說,男人就是壓力大,不抽根煙睡不著。他經常說“兒子超越老子是自然規律”,“父母有本事,做兒子的就更有壓力,要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就。我爸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開始做買賣了,我還沒開始賺錢呢”。
談及現在炒得很火的“富二代”不思進取,他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對得起家庭和社會就行。但是有些仗著有錢就亂來的人就特別可恨,到頭來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他同時認為這個問題受到了過分的炒作,“每個人群都有一小撮行為突出吸引眼球的人,沉默的大多數卻往往被忽視。人們喜歡用這少數人的行為給整個人群貼上標簽,喜歡用片面的東西來吸引眼球。就像我們討論大學價值的時候,最喜歡說許多老板沒讀過大學,卻沒想過國家領導人全部都是名校畢業一樣。”
他的目標遠大,也一步一步地踏實努力,雖然有成績卻從來不滿足。大學的時候,他突然消失了一段時間,回來后說幫家里談成了一單大生意。我祝賀他的時候,完全沒看出他的高興來,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現在只是先練練手,以后怎么樣還不知道呢。”
由于擁有一間他注冊的公司,加上從高中開始就不斷在家族企業中幫忙,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加上較高的學術水平,他現在已經到紐約修讀MBA,在自己的華爾街之路上前進。
追尋自己的夢想
1米73的身高、漂亮的面容、開朗的性格使Jill一直是人群中的明星。她是一個“心情不好就會把信用卡刷爆”的人,但和一些“富二代”不同,她花的全部是自己賺的錢。
同學眼中的她是個在各種兼職中穿梭的人。“大一的時候經常去做一些活動的禮儀小姐,也當過車模,但感覺太累錢也少,就沒繼續下去,還是做翻譯的錢好賺。”Jill的英語十分好,不但從事翻譯,還會去做少兒英語教材的錄音,這些兼職賺的錢比不少上班的人還多。由于水平很高,她還被老師推薦參加了一些聯合國的會議資料翻譯工作。
雖然賺得多,但她花得也很兇,和家人或者導師吵架后她就會去“血拼”解氣,以致光她的鞋就有三十多雙,一下把宿舍放鞋的地方擠滿了。“買東西是很爽,但后面又要工作好一段時間才能把錢賺回來,高興那一陣后得痛苦好久。”談到瘋狂購物的習慣她這么說。
Jill的父親開了一家橡膠廠,同時利用空閑時間研制出了一種膠水配方并獲得專利,靠著工廠經營和專利的收入,一家過得非常富裕。她也曾經像現在的許多“富二代”一樣,大手揮霍。她回憶道,“小時候花錢很大手大腳,幾乎不管有沒有用,什么貴就買什么,經常帶些新鮮東西上學在同學面前很有面子,而在很多大人眼中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女”。她小時候還喜歡和其他“富二代”打麻將,一個晚上輸贏經常上千,這在90年代不能說是個小數目。
而對她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一件事情在她初二的時候發生了,她父親的生意出現了問題,全家開始削減支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花錢了。當時的Jill嚇壞了,她說“開始覺得父親賺了很多的錢,即使以后不工作也夠用。但是出現問題以后,想到家里萬生意真的失敗:自己再這么揮霍,可能真是要被社會淘汰了”。后來,她開始努力學習,但由于之前基礎不好,開始進展一度十分緩慢。但最后經過幾年努力,她成了全市的高考英語單科狀元。
回憶起當年父親生意的挫折,她覺得十分慶幸,如果事情發生在十幾年后,她才開始努力就很可能已經遲了。“當時覺得天都塌下來了,還以為自己要流落街頭了。”Jill回憶道,“幸好還是堅持挺過來了,那時的事情對我的影響十分大。雖然現在拮據的日子過去了,但那時形成自贏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
Jill的學校和外交部有一定淵源,很多同學畢業都會進入外交部。她也希望能夠進入外交部:或者讓老師推薦去聯合國工作。“我最佩服的人是周恩來總理,希望以后也能像他一樣在外交舞臺上展示中國人的風采”。問及家里的生意,她說:“我爸早找好接班人了,那跟我沒什么關系,家里都認為我只管追尋自己的夢想就行。”
差不多就行
Leo和前面兩個完全不同,他是大學頹廢派的典型代表:三餐訂飯,幾乎一天都不離開座位,甚至試過一個月不下樓。幾乎每天要耗上十幾個小時在魔獸世界里面,每到晚上都能聽到他指揮游戲里的人齊去打裝備的喊聲。“這樣玩著過癮,反正去聽課也會睡著,不如不去了。”他這樣概括自己的生活。
但他曾經是個好學生,得過省數學競賽的一等獎,模擬考也是全市前三,但由于高考作文離題,最后和北大說了拜拜。考試的失利讓他無心向學,頹廢了四年,幾乎沒怎么上過課;但魔獸世界中的他卻是大牛人,經常是整個服務器第一個打出新裝備的。
剛上大學的時候,他就經常和人談論中國的各種潛規則。“這辦事最重要的莫過于關系了”,他和朋友聊天時經常說道。雖沒見過他給誰送禮,可是他白酒當啤酒喝,啤酒當水喝的事跡卻聲名遠揚。大三考研時,他也經常勸一些考研的同學別光顧著看書,一定要去和導師套套近乎跑跑關系。
Leo四年沒學什么,但動手能力卻很強,經常鉆研些“歪門邪道”,成了樓里的“專業電工”。“咱們樓燒水機器的開關被我們撬了,以后就在宿舍拿它來煮火鍋吃”,每當有新成果他總會去跟其他宿舍的人說,“宿舍空調的電線可以剪掉用來接個插板,以后晚上斷電了還能用這個玩游戲”。
他最后竟然考上了當地法院的公務員,大家對此都很詫異。問及為什么考公務員時,Leo的說法也讓人詫異。他說“我考的這個崗位是管信息的,雖然看起來沒什么意思。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法院以后所有活動肯定都要信息化,而現在一個人負責肯定不夠,肯定會擴大。這樣要升上去就肯定很容易。”
Leo家里是開礦山的,他說,“無論以后怎么混,最后還是要回去接家里班的,但是回去之前還是要自己闖一下,免得回去以后什么都不懂。要自己沒有點發展,只是回去吃家里的,讓親戚朋友知道了笑話。同時,做公務員也可以多認識一些人,為以后的生意發展打好基礎。”
他不喜歡吃苦,認為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細節的東西就懶得去考慮了。“關于報考公務員的事情我暑假的時候是專門去單位作了調查了解情況的。其實選對職業就行了,以前在學校怎么玩,誰都懶得管。反正做得差不多就行,不用整天難為自己。當公務員輕松,對以后家里面生意的發展也有幫助,太累的我還真不太想干。”
談及炒得很火的“富二代”鬧事等問題,他認為“這么多‘富二代’沒一個失敗的那就不正常了,肯定有一些不學無術的人會亂來。這些人真是無知者無畏啊。剛開始總會混亂的,時間過久了這些人估計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始終會逐漸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