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少帥李兆會:在資本市場玩魔方
2003年山西省海鑫鋼鐵集團董事長李海倉在辦公室被槍殺。李海倉在遇刺身亡后的第28天,年僅22歲的兒子李兆會接任集團董事長。
與其父李海倉的專注鋼鐵不同,海外讀書的背景讓李兆會對金融資產投資情有獨鐘。2004年11月12日,海鑫實業以59356.89萬元的價格,受讓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銀行16053.525萬股,成為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2004年11月18日,海博鑫惠從黑龍江富華集團手中獲得華觀科技21.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06年5月26日,海博鑫惠以2.00元/股的價格將上述股權全部轉給萬向德農第一大股東萬向三農有限公司,轉讓價款為6587.50萬元,海博鑫惠因此獲得收益790.5萬元。
逐漸退出法人股后,海鑫集團又在二級市場頻繁現身。2007年7月1日至9月30日,海鑫實業分別買進中國鋁業、益民商業、華電國際、興業銀行等多只股票。2007年10月22日,海鑫集團以11.8億元的價格拍得原南方證券持有銀華基金21%的股權。2007年海鑫在資本市場的收益達20億元,即使存市場慘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億元。
案例分析:在眾多繼承家業的“富二代”中,李兆會絕對算是一個另類。沒有父輩手把手地教,沒有太多的實際經驗,甚至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便在倉促問走馬上任。偏偏此公子不愛實業,獨愛資本,而且極具天賦,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但父命不可違,家族企業還是要辦下去,于是他選擇在資本市場滾雪球,既為愛好,又能為海鑫集團不斷“輸血”。在今年炒得沸沸揚揚的山西銅鐵并購事件中,海鑫始終表現得不溫不必,相信也與李在資本市場積累了大量雄厚資金,底氣很足有關系。
格蘭仕梁昭賢空調業再續乾坤
梁昭賢,現任格蘭任集團執行總裁。1987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學院,2000年梁昭賢接過父親梁慶德衣缽,成為格蘭任集團執行總裁。同年,他提出,要讓格蘭仕空調打造成繼格蘭仕微波爐之后的又一個世界第一。
2001年,國內空調行業外銷出口量已經遠遠超過內銷。梁昭賢采取了“先海外,再國內”的迂回戰術。利用格蘭仕多年積累下來的全球250家客戶資源,先替國外空調企業代工。逐步擴大產能。2004年,格蘭仕躍居中國空調出口冠軍。
同時,面對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梁朝賢秉承了格蘭仕“價格屠夫”的一貫作風。2005年底開始,各家空謂公司的庫存總和超過1000萬臺。降價成為2006年整個空調行業的主旋律。格蘭仕在2006年一開局便以2738元的歷史新低價推出2匹金鋼鏡面新品柜機搶占了市場先機。“燒鵝味道豆腐價格的產品永遠會有市場競爭力。”這是梁昭賢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案例分析:與父親“價格屠夫”的作風相似,梁昭賢的價格戰術向來是以“快、準、狠”著稱,讓對手防不勝防。與父輩不同,梁朝賢還有著年輕人的求新求變的特質。當微波爐制造銷售利潤頂到了天花板,他開始需求新的突破口。“先海外,再國內”的迂回戰術,讓格蘭仕空調獲得海外市場的主動權,擴大了空調的產銷規模,更重要的是回避了2003年以來國內市場由于過度競爭導致的虧損風險。格蘭仕的企業吉祥物是一只可愛的大象,也是梁昭賢個性的最好詮釋:對工作務實穩健、對敵人兇猛勇敢。
和父親重打天下——方太掌門人茅忠群
茅忠群,“世界點火槍大王”、飛翔集團董事長茅理翔之子。1994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電力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后,他放棄了去美國繼續讀博士的想法,幫助父親二次創業。但他提出,要自帶一批人馬另起爐灶,原來老的飛翔人不必帶到他的新公司來。1996年1月茅忠群創建方太集團。目前,“方太”品牌評估價值已經達到8億多元人民幣。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席卷到整個廚具行業,價格戰在廚具行業爆發。茅忠群堅持不打價格戰,而選擇做高端家電。推出了吸力更強、噪音更低、外觀更時尚的T型機,價格比1999年還要高出了10%,市場反應強烈。
方太開創了國內煙機行業采用工業設計理念的先河。比如,針對占市場主導地位的薄形機拆洗不方便這個問題,創新設計了一種深形機。結果剛剛投產當年就售出了3萬臺。
隨著方太品牌優勢的進一步擴張,茅忠群開始做一項新的嘗試——將他對“集成廚房”的理念貫徹在產品研發上。
案例分析:茅忠群的一個聰明之處在于不讓其他親人和企業“舊臣子”插足新公司。這個決定讓方太從企業創建起就主動歸避了家庭經營可能出現的弊端。與梁昭賢相反,茅忠群堅決不打價格戰。他認為優質的產品才是最能贏得顧客心的。當絕大多數廚具行業都在殺價的時候,方太選擇埋頭做研發,二者選擇了不同市場策略,迎合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青睞。難以評斷孰優孰劣,但可以確定的是,二者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