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正遭遇挑戰。去年我們提出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但遺憾的是,保增長完成后,經濟政策的重點并沒有放在調結構上,而是要把趨熱的勢頭馬上摁下來,然后再保增長。經濟的調控不是踩油門,再踩剎車,再踩油門,再踩剎車,如果政策的把握力度火候不夠高,會導致經濟忽冷忽熱。
政府的輿論引導也有所偏頗,市場太關注貨幣政策會不會收縮、房價高到什么程度……實際上,我們的關注點應該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我認為,中國目前不用擔心經濟過熱或通貨膨脹,相反,明年經濟的可持續性有很大的問題。
明年GDP降到8%以下
為什么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因為我們處在一個產能過剩的階段?,F在,一方面,貨幣過剩,另一方面,產能更過剩,用過剩的產能去除過剩的貨幣,就是單位產能貨幣供應量,從這個指標看,未來經濟不會有很大通脹。從CPI的構成來看,1/3食品、1/3制造業、1/3服務業。服務業比較穩定,不會有通脹;制造業價格長期往下走,唯一變化的是食品,但主要的糧食價格比較穩定,只是一些經濟類作物價格上漲。所以今年不用擔憂通脹。
至于經濟的持續性,短期看供給,中期看需求。在近日撰寫的《M頭若隱若現,加息慎之又慎》報告里,我們預測,高達11.9%的一季度GDP增長率,到了二季度會掉到9.5%,三季度大概為9.9%,四季度會下到8.8%,明年掉到8%以下。
把單季GDP增長率畫一個圖,就是向下走的M形走勢。為什么這樣看?主要是因為中國內需市場發展速度不足以替代出口和投資帶來的增長動力。
從2002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出口快速擴大。這是海外經濟增量決定的,中國沒有辦法決定。未來人民幣升值趨勢不可逆轉,出口怎么樣,沒有人可以打保票,但基本上不能回到2007年的最高水平。
投資同樣不可持續。去年我們搞“4萬億”計劃,2011年政府肯定不能搞第二個“4萬億”。如果沒有了,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會往下走。今年房地產投資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去年11月份,地產在建項目是歷史的高點,能夠保證今年的地產投資增長下不來。但如果像現在這樣控制房地產,地產商都不能蓋房子了。去年8月份,中國庫存調整到最低點,現在企業投資還很高。經過一個階段高速投資以后,企業廠房設備投資必然會下降。
我們所謂的投資增長,就這三塊:基礎設施投資、廠房設備投資、房地產投資。如果這三塊同時往下走,明年的經濟(GDP增長)一定會掉到8以下。
大盤已經是底部了
盡管我對經濟的判斷比較悲觀,但本次暴跌,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我認為,A股已經嚴重超跌。
我相信,市場確實有理性的價值支撐,但也一定有不理性存在。當市場熱情很高,泡沫很大的時候,你再怎么喊“不要買了,有風險”,沒人聽這些話;現在已經超跌了,包括銀行、地產等大盤藍籌股已經跌破了價值線,這個時候,你告訴投資者“到底啦”,他肯定還是不會聽,還會恐慌性地賣,這就使得股市超漲超跌。
當市場好的時候,一切壞信息都被忽略,當市場不好的時候,一些好信息卻不被看見,但所有的壞信息全都被放大,這就是當前的市場狀況。
當然,沒人有把握說今天或昨天是底,但現在的市場已經明顯超跌?;蛟S中小盤一些股票還有明顯的泡沫,但是大盤藍籌股,已經跌破其價值底線。投資股市,不要老想著抄最低點,巴菲特也做不到,底部可能是一個V字形的反轉,當大盤漲上去再追高的話,可能比現在追的更高。
在目前狀況下,我認為,不要恐慌。首先,中國經濟(GDP)增長明年哪怕跌到7%,也是全世界一枝獨秀,增長率是最高的;其次,我們企業的盈利率同比上漲40%~50%,也不用怕;再次,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盤藍籌股票非常健康。
對于價值投資者,如果對中國經濟未來有信心,A股目前的點位可以當底部來做。哪怕短期還不到底部,但已具備投資價值。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可以這樣想:第一,為什么把寶貴的籌碼便宜賣給別人?第二,即使短期抄不到底,長期一定會獲得較好的收益。這個長期不會很長,股市一直處于超漲超跌,當大家信心處于最低點的時候,底部就到了。
投資四大前景行業
鑒于目前政策對房地產的打壓很猛,經濟肯定不會繼續高增長,如何在出口波動、投資一會兒上一會兒下、政府調控的背景下回避投資風險,就要抓住一些有長期前景的、非周期類的行業。
我所理解的比較有長期前景的行業,大概是四個方面:城鎮化和服務業;跟居民追求生活質量相關的行業;新消費領域;傳統產業升級。
城鎮化和服務業崛起是不可分割的,中國服務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最簡單的分析就是城鎮化率。大家都住在村里面自給自足就沒有服務,人口城鎮化就帶來了服務業?,F在這一數字是46%,過幾年有可能是60%。傳統的商業、物流、城市基礎設施、餐飲、咨詢服務、教育、交通運輸等等,都值得我們深入去挖掘一些在這些領域已經具備了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至于居民追求生活質量相關的行業,比如文化、旅游、傳媒、醫藥保健等等,這也是我們一季度資本市場表現好的比較堅強的行業。
新消費領域就是電子信息、通訊、網絡、低碳、環保行業。
最后,傳統產業升級同樣不能忽視,不論是韓國還是日本,在它整個經濟轉型的時候,傳統產業并沒有丟掉。比如鋼鐵業,產業升級之后進行深加工,在鋼鐵的基礎上做汽車、船舶,甚至高精尖的東西。我們也是這樣,現在有大飛機,也有一些精密儀器的研究等等。傳統產業還是有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