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64點以來,經濟、政策、股指之間呈現出經濟壞—政策松—股指漲,經濟好—政策緊—股指跌的格局,尤以2009年三季度后該特征愈發明顯。在這種格局下,很顯然,政策及預期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更大一些。
5月11日,統計局公布了4月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出經濟依然向好,其潛臺詞是政策繼續緊縮的預期依然存在,這可謂是股指繼續大跌的內在邏輯。
首先,2010年4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為23.39萬億元,同比增長31.25%,增幅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31和13.77個百分點。配合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7740億元,在信貸決定經濟的背景下,其傳遞出來的信號是經濟依然較熱的現狀。
新增貸款保持高位,但是其中也有不好的部分。住戶貸款新增3255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2303億元,比3月的1498億元增加了805億元。雖然,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比3月當月減少155萬平方米,且其中住宅銷售7249萬平方米,減少180萬平方米,但是其透露的信息依然是房地產市場“降溫”不明顯。加上4月90平方米及以下的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1.2%的數據,房地產新政的政策效果顯然沒有達到預期。
當然,也需要考慮到房地產新政于4月15日出臺,其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有一個時滯。即使如此,以上數據沒有能夠引申出針對房地產行業的緊縮政策已經告一段落的信號。
在這種背景下,多家銀行表達可以承受房價下跌30~40%的信號,可謂是雪上加霜。筆者判斷,因為2009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房地產開發商當前“不差錢”,同時,房地產新政沒有觸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所以,估計后市房價會呈現抵抗性下跌的格局,其延續的時間會相當長。
其次,我國的出口形勢和房地產投資是蹺蹺板效應,出口形勢如果轉冷,那么也許能夠對房地產政策有所期待。
歐元區5月10日出臺的7500億歐元的救市方案,有助于歐元區資本市場的穩定,但是從被援助國家后續政策看,縮小開支,降低收入水平,增加稅收以還債是大方向,這顯然對于我國出口不利。
但是,我國對歐盟5國的出口額大致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左右,份額較小。同時,上周公布的美國失業率雖達9.9%,但是美國的建筑業和制造業就業狀況明顯好轉。兩方面的因素相綜合,似乎我國出口前景并不悲觀,尤其是4月出口總額近1200億美元,這使得管理層依然有繼續調控房價的底氣。
最后,4月份CPI同比增長2.8%,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5.9%,顯然是CPI繼續上漲的主要原因。其實,CPI漲幅依然處于3%以下,通脹壓力并不大,但關鍵在于,其意味著我國依然處于負利率時代。為了給國內資產泡沫降溫,加息似乎也無可厚非。
綜合而言,雖然4月工業增加值略有回落至17.8%,但是房價、M1增速、新增貸款額、出口總額、CPI等數據都顯示政策即使沒有繼續緊縮的必要,但起碼也沒有松動的可能。如此,股指繼續調整或者震蕩的邏輯依然存在。
當然,5月10日,央行發布《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關于人民幣匯改的文字需要重點關注,其也許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恢復至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模式,潛臺詞其實就是人民幣匯率升值。
在眾多緊縮的貨幣政策工具中,也唯有人民幣匯率升值能夠對資本市場起到正面效果,畢竟,其影響到權重板塊金融、地產。雖然如此,即使人民幣真的開始了升值的步伐,估計能夠觀察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跡象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短期內股指除了超跌反彈的邏輯外,沒有實質性能夠支撐股指強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