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圍市場和國內房地產新政影響,A股5月震蕩加劇。
作為最大的一支機構力量,基金對此如何分析和判斷?
本期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的嘉賓有四位總監級人物,景順長城基金副總經理蔡寶美、華商基金投資總監莊濤、民生加銀基金研究部總監陳東、信誠基金股票投資總監黃小堅,此外,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邵驥詠、長盛環球景氣行業基金經理吳達對于近期的暴跌判斷也有獨特的視野可供參考。
股指期貨放大波動性
《投資者報》:近一個月來,A股市場下跌為什么會如此慘烈?
吳達:這輪下跌并非沒有預兆。頻繁公布的房產新政、GDP高增長引發的加息預期是調整誘因,而地產泡沫風險積聚對金融股、上游鋼鐵行業的拖累,市場賴以穩定的估值支撐趨于弱化,則是此次市場信心消減的主要原因。同時,今年以來推出的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帶來的助漲助跌效應,放大了市場波動性。
股指期貨推出后,相應的股票指數價格波動增大,使得股票指數變得更加不穩定,股指30天和360天波動率都放大了。對中小投資者來說,股指期貨這一避險工具不能為其所用,面對波動加劇的市場,將處于弱勢地位。
市場弱勢格局短期難扭轉
《投資者報》:這種下跌態勢是否還會繼續?
陳東:短期來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沖擊仍將持續反映在A股上,歐洲債務危機短期也難有根本性解決,市場弱勢格局的扭轉預期仍需時間,但從基本面上看,我國經濟基本面延續復蘇的勢頭良好。
全部上市公司2010年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增長約64%;從估值上看,滬深300指數2010年動態估值僅14倍,基本處于合理區間偏下位置,A股相對吸引力進一步提高。
我們認為,市場回復到2005年下半年以及2008年底時嚴重低估和持續低迷狀態的可能性并不大。短期的大幅調整,或許意味著尋找理想投資標的的時機臨近。
黃小堅:我們一直強調目前市場調整是結構性的調整,由于受政策調控特別是房地產政策影響,以金融、地產、有色和煤炭等與房地產相關的周期性股票大幅下挫,但消費、醫藥、電子信息板塊個股下跌非常少,甚至逆市上漲。
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判斷基本相符,早在去年四季度,我們就已把投資配置從周期性行業向消費、醫藥、電子信息和新疆區域板塊進行了轉移。
市場這種結構性調整將貫穿2010年,我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優化投資結構:一方面是從產業角度,尋找未來會處于上升階段的產業,包括醫藥、消費品還有TMT等;另一方面,是從區域經濟振興中尋找機會,我們重點投資了新疆板塊,認為新疆區域振興會有真實的投資進入。
莊濤:的確,產業結構調整在很長時期內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也將為資本市場帶來豐富的投資機會。投資產業升級受益公司,能夠謀取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
我們最新的研究是,周期性行業因為原材料上升、政策的打壓,拐點已經到來。證券市場是一個典型的制造企業市值占絕大多數的市場,這個局面會在今后逐步改善。更多的市值和更多的增長,會給受益于產業升級的企業提供空間。我們內部形象地將這些企業比喻成“富二代”。
它們多數集中在中游偏下游領域,包括智能電網、物聯網等領域,其次是快速消費品的產業鏈,如家電、食品飲料等;再次是IT電子消費、娛樂領域等。
主題投資機會最大
《投資者報》: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的震蕩格局中,主題投資優勢明顯。根據Wind統計數據,近三個月以來中證100指數下跌11.61%,而節能減排板塊同期上漲6.08%、3G上漲2.03%,這種主題投資機會能否持續?
蔡寶美:中短期內的主題投資機會仍然會有,且將分別體現在拉動經濟的“三大馬車”中:一是海外經濟向好促使出口相關產業受益;二是結構調整、投資分布的改變引發新的投資機會;三是政策鼓勵下催生消費升級。
在這樣的背景下,產業振興、新興科技、區域主題、消費主體、出口復蘇以及年報引發的行情均有望在中短期引爆新的收益增長點。
《投資者報》:但主題投資知易行難,在一個主題成為市場熱點之后,必然會出現該主題內個股的分化,這需要以估值與成長性來甄別個股機會。邵驥詠管理的是一只絕對主題概念的基金,你覺得低碳領域還有投資機會嗎?
邵驥詠:在低碳經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國低碳領域投資也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我客觀地引用一下國信證券的估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總投資預計達4.5萬億元,能拉動全社會總投資9萬億元,低碳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從而催生持續的低碳投資熱潮。
我們認為,伴隨中國產業升級和國際生產鏈地位的提升,低碳經濟會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隨著我國將低碳經濟體系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系列扶持低碳經濟的相關措施將會陸續出臺。同時,未來新增信貸投入也將向低碳產業傾斜。在此大趨勢下,這類上市公司在中長期將具備較高的成長潛力,值得投資者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