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市場持續下行,但是有些公司還是“僥幸”躲過暴跌。
根據Wind資訊數據,2010年4月16日~5月12日,上證綜指從3100多點直跌至2600點,跌幅高達16%,期間,在1783家公司中,下跌的達到了1732家,占比97%。但是,仍有51家公司上漲,并且有13家個股實現了10%以上的漲幅。
實際上,這51家不跌反漲的公司,業績并不出色。其中,2009年業績虧損的有6家,業績同比下滑達到30家,占比近七成,高出A股平均水平。說明這些個股上漲并非業績推動。
統計顯示,在上漲公司中都具有炒作的概念,主要集中在抗旱概念、西部地域概念、新股增發概念、重組概念、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經濟等方面。
我們選取4月16日~5月12日間漲幅排名前20的公司進行分析,區間漲幅前20名的公司均具有不同名目的炒作概念,且概念個數都在3個以上,最多的達到了10個。中視傳媒(600088.SH)、江中藥業(600750.SH)和榮華實業(600311.SH)就是概念個數高達11個的3家公司。
綜觀上述公司的炒作概念,不少都是近期熱炒的概念,所以,這些公司股價的上漲,更多的支撐是來自于各個個股所占據的炒作概念。
當然,盡管這些公司的上漲,和基本面關系并不大,但是這些公司還是有一些共性特征的。
首先,就流通盤來看,這51家公司多為小盤股。
統計顯示,51家公司流通A股的平均股本是3.18億股,其中僅中國一重(601106.SH)和中國重工(601989.SH)的流通A股股本在20億股左右,其余的均低于10億股。
其次,就行業來看,醫藥生物類公司居多。
根據統計,在51家公司中,有12家為醫藥生物類公司,其中包括了敦煌種業(600354.SH)、登海種業(002041.SZ)等公司;其次是商業貿易類公司,這樣的公司有6家。這兩類行業公司居多的原因,盡管一方面是由于兩個行業都具有較強的抗周期性,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同樣具有很多符合當前市場炒作的主題,比如醫藥生物類的公司中,生物育種、新能源、新材料、鋰電池等概念都比較多,同樣,商業貿易類公司也是多和融資融券、新股增發、海峽西岸等概念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