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各項國內生產需求指標表現仍然強勁。工業增加值同比上升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則比上月增加了0.5個百分點,達到18.5%。同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月同比上升了26.1%,高于市場預期。
從這一系列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的向好勢頭仍然非常明顯。澳新銀行的中國實體經濟活動指標也顯示,中國經濟在去年一、二季度見底后,其反彈趨勢十分強烈,目前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次高點——僅低于2003年SARS之后的那輪經濟反彈。(見下圖)預計中國經濟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將很可能超過10%。
但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反彈過后,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過熱趨勢,價格的上升、信貸的寬松讓人不免擔憂。
4月份,CPI同比上升了2.8%,創下數十個月來的高點;PPI同比上升了6.8%,大大高于市場預期的6.5%,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其向CPI的傳導力度將更強;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監測數據同比上升了12.8%,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與價格上升相對應,信貸環境仍然顯得相對寬松。盡管央行已經于近期第三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使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的水準,但大型金融機構的存貸比仍然較低,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造成的人民幣流動性過于旺盛,這些因素都將使信貸再度井噴的可能性加大。
我們認為,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面臨更大程度的緊縮壓力。在慣用的行政調控手段之外,應該果斷采取價格手段,包括利率和匯率手段,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整。
我們注意到,下月CPI同比上升將超過3%,并在未來數月很快達到4%~5%的區間。因此,中國政府很可能在下月開始加息進程,并在未來出現多次加息動作。
在近日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的2010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也在連續5個季度強調匯率調整的“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后,第一次加入了“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句子,這也表明央行已經開始考慮匯率調整問題。在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升導致PPI上漲偏快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人民幣的主動升值也將有利于抑制輸入型通脹的不斷蔓延。
(作者分別系澳新銀行中國投資研究總監和經濟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