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基金管理公司(下稱“中郵基金”)總是那么極端,其管理的中郵核心優選和中郵核心成長每年都交給投資者一個極端的答卷,今年上半年也沒例外。
截至2010年5月11日,中郵核心優選和中郵核心成長業績再次進入偏股型基金的倒數20名之列:分別倒數第4和第10。
近三個月股票型基金漲跌幅榜上,兩只基金跌落至倒數第2、3位;近1月漲跌幅榜上,兩只基金分別位居倒數1、2位,排名加速下滑。
與2009年相比,業績排名一落千丈,中郵“雙熊”的上半年再現2008年故態。
類似的情況在2008年也曾發生。中郵核心優選2007年還是股票基金收益率的亞軍,到2008年落至同類基金倒數第3。
這兩只基金的業績排名總是在兩端跳躍,一只基金長期在最高處與最低處之間頻繁跳躍,這樣的起伏讓基金持有人心臟很受考驗。
高位錯“守”世博、金融
再現熊樣的中郵兄弟今年上半年業績敗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固守高倉位;二是緊抱世博和金融股不放。
中郵基金素來熱衷高倉位高換手,成也它,敗也它。
一季報顯示,中郵核心優選與中郵核心成長基金股票倉位均為93%,成為一季度股票持倉比重最大的基金公司。
4月中旬以來市場大幅下挫,這兩只基金依然固守高倉位。
據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測算數據顯示,近期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平均倉位為78%,中郵基金平均倉位仍高達85%,超過可比主動股票基金7個百分點。
高倉位的后果是基金凈值隨市場調整而大幅下滑。同時,由于這兩只基金管理份額分別高達339億和101億,使得基金持有人受傷面積加大。
統計數據顯示,4月上證指數下跌7.6%,中郵核心優選當月跌幅約12%,中郵核心成長當月跌幅約11%,跌幅位居前列。
從這兩只基金的重倉股配置上,也能看到其巨幅下跌的另一個原因。
翻看這兩只基金的一季報不難發現,重倉股趨同性較大。中郵核心優選與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第一重倉股均為遼寧成大,占據該股票前十大流通股的第2、3位。
截至5月10日,今年以來遼寧成大跌幅超過31%,而兩只基金均在一季度對遼寧成大進行了增持。
一季度末,中郵核心優選持有遼寧成大3339萬股,相比2009年四季度末增持1539萬股,占基金凈值比例從4.3%增加到7.5%;中郵核心成長則增持133萬股。兩只基金在一季度末共持有遼寧成大7803萬股,共增持1673萬股,總持股比例占該股票流通股的8.56%。
在金融股上,中郵核心優選也“受傷”嚴重。如中信證券是該基金持有的第六大重倉股,今年以來跌幅超過30%,又如交行,是該基金持有的第七大重倉股,今年跌幅接近27%。
此外,“固守”世博股是中郵優選和中郵成長落敗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季報顯示,兩只基金均稱會在二季度重點關注“上海世博會等主題性機會”,而市場數據顯示,4月15日至5月6日,短短半個月世博板塊全線大跌,平均跌幅高達20%。
百聯股份擁有很強的世博概念,中郵核心優選與中郵核心成長為該上市公司的第2和第3大流通股東,共持有百聯股份9830.96萬股,共占流通股股本的8.93%;中郵核心優選一季度還在增持該股票,增持477.31萬股,截至一季度末,共持有百聯股份5126萬股。
從4月初至5月10日,該股票跌幅已逾26%。
類似的股票還有上海機場,同樣為中郵旗下兩只基金重倉持有。上述兩只基金分別位列該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第2和第3位,共持有1.15億股,總持股比例占流通股的10.52%,比2009年四季度末共增持4502.68萬股。
截至5月10日,該股票今年以來跌幅近22%。
“零”配債券 牛市守望
北京一基金公司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中郵管理的基金業績大起大落,不配債券是一重要原因。《投資者報》記者統計發現,自成立以來,中郵基金的產品線一直圍繞股票類資產構建。
2006年中郵基金成立以來,公司發行產品中尚無債券基金,同時股票基金產品投資中幾乎從不配置債券品種,這在基金行業中較為罕見。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從產品線的角度考慮,將基金所有資產重磅集中于股票投資,難以應對市場風險變化。
在產品設計中,中郵核心優選和核心成長的投資方向是包括債券的,只不過是在實際操作中無視債券。
中郵核心優選與中郵核心成長基金合同的投資范圍規定:債券、權證、短期金融工具以及證監會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為0%~40%。
而實際操作中,這兩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在債券資產配置上長期為零,管理基金品種說明書中有關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的條款形同虛設。
去年中郵基金發行了第一只混合型基金——中郵核心優勢,開始擴展自身的投資風格。該基金的投資范圍約定,債券資產可以占基金資產的約定比例為15%~65%。
但是實際操作中,該基金對債券仍相當不“感冒”。一季報顯示,這只混合型基金與同門師兄如出一轍,迄今對債券配置比例為0。
對此,中郵基金相關人士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解釋,“中郵基金作為基金行業的后來者,配置其他品種如債券型、貨幣型資產,相比大基金公司并不占據優勢;而通過股票型基金產品線的構建更能夠贏得市場眼球,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風格。”
中郵基金投資總監彭旭此前曾透露,中郵基金已著手準備在2010年申報包括創新類以及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不過,中郵基金市場部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有確切相關籌備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