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形容事物往往喜歡定性分析,不喜歡定量分析。比如在“女人是禍水”的問題上,史學家就無法讓人清楚地知道某“禍水”有多“禍”?此“禍水”和彼“禍水”哪個更厲害?為了糾正這種疏漏,我們不妨給‘禍水”們定個pH值。
在古往今來諸多著名“禍水”中,褒姒似乎是最冤的,看看《史記》中的相關敘述,她根本沒有做過什么禍國殃民的事情。褒姒唯一的罪過是不愛笑。“烽火戲諸侯”完全是周幽王自己的獨立創意,不知道為什么這筆賬算在了褒姒頭上?按今天的眼光看,褒姒的pH值約等于7,普通的“水”而已,根本算不上“禍水”。
與褒姒不同,西施是越國的“特工”。她是越國政府經過嚴格選秀挑選出來的,據說還接受了三年“素質教育”培訓,這才作為性貢品送給了吳王夫差。據傳西施愛吃鮮魚,為了最大程度保證魚的新鮮,夫差命令在王宮邊修筑養魚城,通過人工溝渠直通太湖……按照現在的經濟學理論,這樣大搞基建工程并不完全是壞事,起碼增加了GDP,促進了就業。實際上,這些事不一定全都真的發生過,因為它們聽起來很像出自某些窮光蛋的意淫,“等咱有錢了,勞斯萊斯買兩輛。拉人一輛,拉煤一輛……”
西施除了扮演“敗家女”的角色,并沒有多少具體的破壞性行動,她被評為亡吳國的禍水,名不副實。她的pH值也就在3左右,弱腐蝕性。
“禍水”這個詞據說源于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該書有一段描述趙合德,“姿性尤濃粹,左右見之,皆嘖嘖磋賞。有宣帝時披香博士淖方成在帝后,唾曰:‘此禍水也,滅火必矣!’”所謂“披香博士”就是漢朝宮廷女教官。
與西施不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并非敵國國家工作人員,她們進宮前都是自由職業者。要說她們造成了亡國,純屬無心插柳。這兩位禍水對于大漢朝最大的禍害,無非是讓皇帝絕了后。當年漢成帝的后宮,凡懷上龍種的后妃、宮女,輕則被墮胎,重則母子性命不保。好不容易許美人幫漢成帝生下了個兒子,結果趙合德逼著成帝親手掐死了自己的獨生子……
趙氏姐妹按目前的法律,肯定屬于刑事犯。她們的pH值應該在l以下,具有強腐蝕性。不過說成亡國禍水,仍然證據不足,畢竟她們并沒有干預朝政。
除去個別有生理障礙的皇帝,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好色,而絕色美女每個朝代都有。為什么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都沒有被禍水腐蝕,連最不濟的劉阿斗都不是毀于哪個妖女。可見有些問題,絕對不是馬桶害的。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