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作為一門技能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專業,在將理論知識向實踐轉化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會計模擬》課程的仿真情境訓練是實現這一轉化過程的最好形式。要完成這種轉化,教師要采用一種有助于學生順利實現這一轉化過程的教學方法。該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實現從“讓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實現從“我學會”到“我會學”的轉變。目前,在我國職業院校中,被廣泛應用的任務驅動法,無疑是實現這種轉化的最好方法。
一、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解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含義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為其創建的教學情境中,選擇與學習目標相關的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必須與任務相結合,以探究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是學生主動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的過程。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
(1)教學理念。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互動式的教學;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我要學”的主動學習狀態,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問題)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和解決問題;強調學習過程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是配角,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者,是學習過程的引路者和咨詢者。
(2)能力培養。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核心在于把學生的行為過程與學習過程統一起來。任務驅動法要求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只用腦,而是手、腦并用共同參與學習過程,在參與中發現、探討和解決職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體驗并反思學習行為,最終獲得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經驗、知識和能力。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模擬》教學中的應用
1.《會計模擬》課程特點——基礎性與綜合性
《會計模擬》課程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經濟法》等知識,將企業經營活動的原始資料進行規范化整理,根據審核后的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各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從模擬的情境來看,包括采購情境、生產情境、銷售情境、籌資情境、投資情境、財務成果形成與分配情境等。在這些工作任務完成之后,還要完成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檔案的整理裝訂等工作任務。在《會計模擬》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該課程為學生構建一個個師生互動的仿真企業經濟業務活動情境;在情境中,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具體任務和要求,通過反復的動手實踐,形成自然的、符合現實經濟活動要求的日常社會交往的行為方式、職業思維和職業行為能力。因此,該課程是會計基礎應用能力的一個綜合,是會計各個崗位職業能力的一個綜合。
2.任務驅動法在《會計模擬》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模擬》教學中的設計思路。《會計模擬》課程是會計專業所有課程中綜合性最強的課程之一。根據《會計模擬》課程的這一特點,把學生按每4人為一組的形式,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按照會計工作崗位分工方式,每個小組充當一個財務部,每個小組有4個職業工作崗位,即會計主管、制單會計、記賬會計、出納崗。教師將4個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解為若干項子任務,按實際會計工作過程組織教學,指導學生按實際會計工作步驟和內容完成各項會計工作任務。
(2)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模擬》教學中的實施過程。第一,下達學習任務書。每次課都將此次課應完成的任務,以學習任務書的形式下達到每個小組成員。學習任務書中應包括:各小組成員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為完成這些任務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已學的哪些理論知識得到了驗證或應用?筆者以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任務書為例說明。
任務:運用已有理論知識,完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分析總結其結果。
信息來源:2009年某企業總賬和明細賬資料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完成編制資產負債表任務后回答下例問題:
①:資產負債表說明什么問題?
②: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③:資產負債表中各項目與會計賬戶的名稱是固定的一一對應關系嗎?
④: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項目是哪些會計賬戶數據的合計數?
⑤: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項目是哪些會計賬戶數據的合計數?為什么?
⑥: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項目的金額反映的是賬面凈值嗎?
⑦:當“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項目出現借方余額時,在資產負債表中如何列示?
⑧:“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項目應來源于總賬還是明細賬?
⑨:當“應收賬款”與“預付賬款”出現貸方余額時,“應付賬款”與“預收賬款”出現借方余額時,在資產負債表中如何列示?為什么?
⑩: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和右邊分別說明什么問題?通過資產負債表能夠反映出企業哪些財務狀況?
:……
第二,“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任務。這要求學生利用教材或其他專業書籍等方式,盡可能自己解決任務書的問題。在學生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出錯、走彎路,只有在學生的學習過程進展不下去時,才給予適當的指導。也就是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每個小組的學生仔細分析所提供的信息資料,思考、討論怎樣去完成該任務。每一小組按照“獨立思考——討論交流——核對檢查——總結評價”的程序進行。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哪些已學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驗證或應用等內容。
在這一過程中,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稌嬆M》課程中的任務都是互相銜接的,不是一個個獨立的任務。小組內,如果有一個成員任務不能及時完成,就會影響其他成員任務的完成。小組內每個成員完成任務的時間、質量高低等,都直接影響組內其他成員完成任務的時間與質量。在這一過程中,要求組內成員之間必須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與合作能力。
第三,成果展示與反饋。完成編制資產負債表任務后,各小組先在組內自評,然后派代表向班內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成果,并對小組完成任務情況進行總結;并對其他組的成果進行點評,回答其他組員提出的問題,對于普遍都回答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進行解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發現錯誤并糾正錯誤,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要學”。
第四,教師綜合評價學習效果。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時,教師肯定性的評價,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評價不應僅僅是判斷學習成果做得好與不好、對與錯,而是對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合作精神、動手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方面,給予充分的鼓勵、贊賞與肯定,讓學生在老師對其評價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一般評價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評價,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評價。
三、任務驅動法應用于《會計模擬》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1.課前進行學情分析
設計“任務”時,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等特點?!叭蝿铡痹O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特點,必須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這就要求教師課前認真進行學情分析,認真設計每一個任務。
2.避免子任務設計脫離總任務,不利于總任務的完成
有的教師對任務的理解,就是將傳統的教學目標或者思考題以任務的形式提出。例如,《會計模擬》課程的第二個環節是建賬,學習目標是通過設置各種會計賬簿,熟悉會計賬簿體系,掌握賬簿啟用表的填寫規定及方法,掌握各種賬簿的建賬方法。有的教師據此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賬簿的種類有哪些?賬簿的作用是什么?建賬的意義何在?教師認為這就是給學生提出的任務,而這樣的任務學生只要打開教材就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得到這些答案后,學生還是不知道如何建賬,如何填寫賬簿啟用表,也就根本無法完成建賬任務。因此,任務設計必須科學合理,以應用為著眼點,特別是子任務設計必須有助于總任務的完成。
3.注意把握教學進度
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課堂更為開放,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每組任務的完成程度和進度很難把握。所以,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長與能力強弱搭配,使組內各成員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完成任務。此外,教師要把握好“放”和“收”的尺度、時間,運用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則,不能一“放”就“收”不回來,要求每項任務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4.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不是攙扶者而是引路者
運用任務驅動法后,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即從傳統的主角——領導者變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主持人、引路者與咨詢者。學生始終處于整個學習過程的中心,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讓我學”為“我要學”。
(作者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