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操作技能已經成為許多行業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因此,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的特色培養目標。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是一門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這門課程著眼于普及高職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其應用性、實踐性、實用性很強。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已成為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受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仍沿習教條的“菜單式”方法。雖然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但仍是以教材為主,一步一步地講解操作的基本步驟,然后學生再重復老師所講解的操作步驟進行練習,枯燥乏味。況且高職學生在入校前不同程度地學習過計算機基礎知識,這樣的教學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他們對玩電腦游戲、網上聊天的興趣轉移到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去呢?這就需要高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改變枯燥的課堂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混合式的學習模式來指導教學。
一、混合學習模式的特點
所謂混合式學習(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面對面學習)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雖然混合學習形式上是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混合,但其更深層次是包括了基于不同教學理論(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師主導活動和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不同學習環境的混合、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課堂講授與虛擬教室或虛擬社區的混合等。混合式學習在傳統教學中的表現是運用視聽媒體(像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相結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如CAI、IP、網絡課程等)方式與傳統的單一講授方式相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方式相結合等。混合學習是對所有的學習要素進行合理選擇和組合,使學習效果及學習項目的成本達到最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二、混合學習模式運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
1.混合式教學的網絡教學平臺建構
為便于教學的開展與管理,需要一個集教學內容發布與管理、課堂教學、在線教學交互、在線教學評價、基于項目的協作學習、發展性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教學平臺來支持混合式教學。例如,Blackboard學習系統就是用于加強虛擬學習環境、補充課堂教學和提供遠程教學的平臺,不僅可為學生提供在線課程學習、在線自測、在線資源瀏覽等多種自主學習策略,也可通過智能答疑系統、在線討論系統、電子郵件系統、作業考試系統等實現多方面的教學交互。
2.課堂教學的實施
(1)教學環境使用培訓。主要包括培訓學生如何使用Blackboard下載教師的教案、課件及素材,如何進行在線測試,如何在論壇上發帖、回帖,如何通過郵箱上交作業及查看測驗成績等。對于少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還要加強他們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其中包括中英文錄入的能力、對Windows的操作能力和熟練上網的能力。
(2)課堂主要內容講授。學生對于知識的建構需要教師的講解與啟發,在這方面不能完全依賴網絡,需要發揮傳統課堂的優勢。學生對技能的實踐,首先還是要通過教師的演示,但是只需點到為止,不能從頭到尾演示一番再讓學生模仿。教師講解后,學生還可通過Blackboard平臺下載教師的教案或電子課件、演示視頻,輔助他們學習。同時,教師還可公布一些學習資源,供學生課后拓展學習。
(3)布置學習任務,建立學習協作小組。教師布置學生上機實踐任務,下課前完成并通過教學平臺上傳教師,由教師打分后計入平時成績。在完成某一章的內容的學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在線測試,列入學期總成績考核。
此外,教師可將上機學生按4-6人劃分學習小組,安排計算機掌握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由組長輔導其他組員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來回走動與巡視,發現學生中普遍的問題,則進行全班答疑;若對于個別存在的問題,可進行個別輔導。同時,在每章學習結束后,安排大作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完成。例如,在完成WORD內容教學后,要求每一個學習小組分工協作,一周內制作一張精美的賀卡上傳。批閱后,教師可將較滿意的作品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展示。在制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學生也可通過課上、Blackboard論壇、E-mail、QQ等形式向老師求助。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問題情境、啟發式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筆者著重討論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在此就不多做闡述。
3.課后基于網絡的在線教學
(1)多媒體在線教學。在Blackboard上,教師提供與課程相關的課外知識和較新的計算機技術動態,學生可利用課下時間,隨時閱讀學習。
(2)討論區學習。教師可在Blackboard平臺上建立討論區,安排在討論區版塊中較為活躍的學生做管理員,監督討論區的內容并進行用戶的管理。學生們能夠在討論區分享學習感受、探討生活中遇到的計算機問題及流行的計算機技術。
(3)利用QQ、E-mail進行師生交流。學生可以將當堂課上未完成的實踐任務或課后的電子作業,利用郵件發送給教師。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郵件、QQ等向教師提問或者進行其他方面的交流。
(4)發展性學習評價。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少不了學習評價,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態度等都有影響。因此,混合式學習中評價方式的選擇與應用,也是教學設計時候值得認真考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既有利用平臺進行自我評價,也有教師針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以及效果做總結與評估。此時,教師要注意學習者自身的縱向比較,不斷激發其學習熱情,不要一味強調學習者之間的橫向比較。
三、混合式學習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混合式學習方式的應用,也對教師的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有深刻的理解,并對相關學科有較廣泛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能夠熟練的運用現代信息資源;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別性,系統化、理性地、整體地設計教學過程;能夠對網絡學習進行組織管理,保證良好的網上學習環境;能夠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往與合作,增進學習中的交互性;能夠進行自我調節,不斷進行學習,重視自身發展。
混合教學方式不但能解決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知識點多、學時少、與實際應用相脫節等問題,并且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混合教學方式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材、教學媒體為中心,改變成以學生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模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掌握計算機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自主式、探究式學習以終身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江蘇廣播電視大學通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