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是職業類、技工類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后繼專業課程的基礎。然而從目前職業類、技工類學校的機械制圖課教學現狀看,效果并不是很樂觀,學生存在較為明顯的畏學、厭學現象,一學期下來,有些學生甚至還不得入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樹立新的課程理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探求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一、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廣泛應用于現代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中將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挑選出來,通過計算機來輔助教學,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這也是《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師可以把相關機械圖的立體模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基本幾何體從畫面外飛近,通過疊加和挖切,最后得到該模型的立體圖,并讓立體表面的交線閃爍,使組合體的組合過程一目了然;同時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維,自我挖掘各圖形的內在聯系。如在講解截交線、相貫線的求解時,用投影來演示效果欠佳,如果用AutoCAD、3Dmax和Flash等軟件將教學內容制成三維動畫,在投影屏幕上播放,使學生能在任意角度觀察到所求問題的投影變化,無形中就降低了相應知識點的學習難度。
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顧學情,盲目按照傳統教學模式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學生在上課時必然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維呢?筆者的經驗是:
1.加強討論式教學,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以討論形式解決問題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者要注重吃透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徹底擯棄對教材進行瑣碎注釋的教學方式。對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視、容易混淆的內容,應將其轉化為問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因為制圖課里有些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問題的解決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這樣的問題用討論的形式去解決,得到的效果會更好。如“表達方法的應用”這節內容,采用討論的形式去解決問題效果明顯。因為對于某個零件來說,可能有好幾種表達方案,而用哪一種表達方案比較合適,這就可以在討論中解決。有時為了表達某個機件圓筒的內部結構,既可在主視圖中進行剖切,也可在左視圖中剖切,有些還可以在俯視圖中進行剖切。此時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得出幾種剖切法的各自特點,從而得出最合適的表達方案。在討論進程中還可以幫助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這樣既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2.巧用歌訣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記憶,增強學習興趣
《機械制圖》的學習過程中,記憶是少不了的。從某種意思上講,學習的過程也是記憶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將枯燥的詞語編成押韻的歌詞,讓學生去“唱”。如講到半剖視圖時:“猶抱琵琶半遮面。”既把全剖視圖遮住一半,留下另一半;講到點的投影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即一個點的投影分別落在三個基本投影面當中的。如此,將學生所需掌握的概念和知識點編成“歌”,讓學生“唱”起來。這樣學生不僅容易記住,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三、強化實踐教學,培訓學生讀圖和畫圖的技能
機械制圖的課程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圖示能力、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以及繪圖能力。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和部分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綱中,明確提出機械制圖這門課程是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為主,畫圖能力為輔,且降低了畫圖的復雜程度。實驗性教學是機械制圖教學的重要組織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提高學生讀圖水平的最好方法。只有加強實踐性教學,才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他們學好這門功課的信心。因此,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3天左右的時間,組織學生對工廠的加工車間進行參觀、學習,通過接觸工廠中的真實零件及其圖紙,逐漸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增強他們學好這門課程的信心。這里要注意的是,在去工廠參觀實踐之前,教師一定要精心組織,并明確參觀的要求和學習的目標。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各個小組之間參觀和學習的內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參觀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各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同時布置學生回顧書本上所學的內容,真正將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
(作者單位:魏新林,江蘇省泰州市教育局;
欒玖華,江蘇省泰州二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