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也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但大多職業學校都把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為能夠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在職業教育中出現了重專業知識、技能,輕素質教育和人文培養的現象,學生在這種教育導向中產生了功利思想,對語文課堂中的人文教育毫無興趣。語文甚至成了副科,教學課時少,教師講授的內容也很少。同時,語文課堂被學校要求加強基礎應用能力的培訓,學生無法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致使中職語文課課堂變得越來越乏味。
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必須徹底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將人文教育的思想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
一、樹立以人文為中心的語文教學觀,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21世紀是競爭的時代,人才的差別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更在于人才的綜合素質。學生除了應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更應該具備綜合素質。不管將來從事什么工作,一定道德修養、良好的人文素質都將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人文為中心的教學觀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教師,要牢固確立語文課程中“人文”的地位,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1.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大力倡導人文精神
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僅僅注重基本知識點、基本技能,還要在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中讓學生體驗美好的精神生活,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富有審美價值和道德修養的文本。學生通過對這些文本的閱讀,在心靈的溝通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對本民族的語言文化產生感情,養成學習語文的興趣,掌握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2.教師要善于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語文來源于生活,還必須走向生活。教師要善于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生時刻都有觀察社會的機會,他們能觀察到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現象,并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想法。因此,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把這些想法和體驗拿到課堂上來交流,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形成學生獨特的人文體驗和情感。
二、采用多元化課堂設計,創新人文教學方法
要提高職業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人文性,必須采用多元化的課堂設計,創新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文化基礎薄弱,對以灌輸為主的講授法主課堂教學不感興趣。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學習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培養能力、鍛煉思維,情感得到體驗和升華,可以采用多元化課堂設計,變傳統的講授法為閱讀賞析法。閱讀賞析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形式,它能實現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與作者通過作品進行情感交流,并根據自己的思想和需求進行思考、創新,形成獨特的判斷,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能的能力。同時,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采用朗誦、辯論、討論等多種形式來提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
三、樹立科學的的學生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要在職業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人文精神,教師必須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建構新型的師生關系。充分了解學生,并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使教師語文課程中的講解者、灌輸者,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發展,營造寬松、民主、和諧,富于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倡導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四、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造有生命力的人文課堂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是極其有限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技術,學生能更多地掌握人文精神的內涵。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特點,通過聲、形、色、畫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環境,在生動、形象、具體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使用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手段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需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語文的生活氣息與人文氣息,從而達到語文人文性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