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既肩負著為企業培養技術工人的使命,也是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搖籃。因此,應像基礎教育一樣得到重視。然而,高校的擴招直接擠壓了中專、技校的招生空間,進入技校學生的數量和質量普遍下降,厭學情況十分嚴重。如何使這些學生愿意聽課,愿意學習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勢必會造成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等現象,大大降低教學質量。因此,改革傳統教學法,采用學生可能感興趣的教法教學,就成為技工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四有”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傳統的技校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
技校傳統教學往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郁悶感和壓抑感,部分學生聽課時表現出不安和心不在焉。這當然不能排除教材、學生本身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但教師采用“我教你學,我給你得”的“論文式”教學方法是主要原因。學生因受到“壓抑”而“對所教不感興趣”,表現為不愛聽,行為結果就是成績差、文化理論差、實踐動手能力不強??梢姡挥薪處熤v得痛快,卻不能保證學生學得愉快的一講一聽式傳統教學,在技校已顯得蒼白無力。究其原因有三:
1.忽略技校學生的需要
“我教你學,我給你得”的教學方法,原是普通中學教師常用的教學法,它注重知識傳授,重視學生智力培養。由“普中”轉到為提高素質、技能的“技?!焙?,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目的都改變了,技校學生迫切需要能力與技術的提高。為此,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
2.學習動力不強
技校學生大都認為反正升不了大學,文化課學得好不好關系不大。所以部分學生貪玩,缺乏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針對上述情況,如果文化課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不愛聽課也是很自然的。
3.忽略技校培養“專業技術、特長”人才的特點
技校學生學的一切課程,基本上都離不開“應用”和“技能”的目標。教師走進教室之前,必須考慮自己所教的內容能否給學生以某種“技能”,或者實用的知識。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老套式而不是根據培養特點而定的教學方法,課堂效果肯定達不到預定目標。
二、新形勢下需要轉變思路實施新型教學方法
1.實施一體化教學,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從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出發,運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實踐服務一體化等教學方法,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一體化”教學方法,緊緊圍繞技工學校培養目標,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的,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采用課題、模塊的方式組織教學,重視理論的學習、運用和指導作用,突出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是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有效方法。
2.提高技工學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縮短學生學習與就業崗位的距離出發,運用模擬(仿真)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提高技工學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模擬(仿真)教學法,是由教師圍繞某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直觀、真實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模擬企業生產現場,通過實施周密的過程控制以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是將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技工學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運用問題探究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次序進行。提出問題,通過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學習、思考討論、訓練,尋求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教學達到“教為不教”的境界
從青年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運用目標教學法、行為導向法等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方法能力,使教學達到“教為不教”的境界。
目標教學法對人的認識目標按邏輯思維發展水平的高低順序,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估六個層次。教師依據教學要求制定出教學目標并分層次進行教學,形成一種對教學實踐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教學方法。
5.探索使用新的教學傳播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從現代信息技術對技工學校的影響出發,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信息網絡教育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教學傳播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技校畢業生能否成為合格的職業技術教育畢業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訓練的手段和學習課程的內容。目前,技校教材專業課程內容知識面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要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內容的廣、博、新,往往是難以完成的。因此,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中部分內容采用多媒體、信息網絡教育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圖片、動畫等的演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輕松掌握所學內容,又能增加所學知識的廣度。
綜上所述,為適應提高技校學生素質,促進技校學生成才的迫切需求而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探索出一種受學生歡迎的新的教學方法,對技校教師來說,既是十分必要的大事,也是十分迫切的大事。只要我們勇于創新,與時俱進,就一定能交出一份學生、家長、社會都滿意的答卷。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