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厭學現象非常嚴重,這種現象已嚴重阻礙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中職生厭學現象及其表現形式
厭學是對待學習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指厭倦、厭煩學習,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厭學的表現形式有:視學習為負擔,對學習沒有興趣,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愛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被動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對學習任務有抵觸情緒;嚴重的會導致逃學、曠課、沉迷網吧、甚至輟學等。
二、中職生厭學原因分析
中職學校學生大部分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不適應者,他們在初中的時候,文化基礎課一般比較差,很多同學早已失去了學習興趣,進入中職學校學習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后,他們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而且很多中職生在自身性格上存在弱點,如意志品質薄弱、自覺性較差、自卑感較重等等,而學習本來就是一項艱苦繁重的腦力勞動,對于這樣的中職生很難把這項艱苦的勞動堅持下來,他們也就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從客觀角度考慮,以下幾方面也是導致中職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1.社會不良風氣
由于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崇尚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這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原因。社會風氣和現象,直接沖擊著學生的心靈,學生對社會信任度較低,認識不清學習對將來就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文化基調導致學生的人生追求中心遠遠偏離學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很容易引起厭學現象。
2.人們對職業學校社會地位與形象認識上的偏見
目前,社會普遍存在著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輿論導向偏重于普通教育,特別是對高等教育情有獨鐘。人們對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與形象認識上的偏見,直接制約著職業學校學生的理想與追求,導致其缺乏學習動力。另外,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職業學校是差等生的“收容所”。中職生自己也覺得讀中職低人一等,在學校得過且過,沒有目標,沒有追求。
3.就業環境與社會錄用人才標準的影響
就業制度的改革使得中職生不包分配,畢業后學生自主擇業,而社會上用人標準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如學歷、性別、身高、容貌、學習成績、專業等,還有權利、關系、金錢,使得心智尚不成熟的中職生感到憂心忡忡,對未來工作心里沒底兒,由于對未來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故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三、如何積極主動地改善學生的厭學現象
1.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厭學的學生一般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常受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冷遇,因此他們在學習上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學習對他們來說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在課堂提問時,向他們提出比較淺的,簡單的問題,并及時鼓勵,使他們建立起“我也能回答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如果答錯了,教師不要埋怨和訓斥,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經常受到尊重的學生,會更加自尊自愛,對自己所做的事會充滿信心。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進而逐步消除厭學情緒,樹立自我上進的信心。
2.正確運用激勵措施,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人是需要激勵的,要積極尋找學生中值得肯定的東西。比如學生中大多對文藝活動很感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身懷才藝技能,并且渴望得到認可獲得榮譽,對學生的這些值得肯定的東西要加以肯定表揚,并給以積極的引導,使之受到激勵而得以發揚。激勵手段的運用與我們客觀正確地分析學生并不矛盾。學生身上有其可愛的一面,肯定也有其頑劣的一面。我們正是看到了其不足,才去激勵他們的長處,發揚他們的優勢。如果我們只是看到學生中存在厭學傾向,就斷定這樣的學生沒有可取之處,不去作應有的培養引導,那我們的工作就沒有意義,我們的學校管理也沒有盡到責任。
3.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是中職生產生厭學的原因之一。有效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成績,進而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校可以安排學業優秀的學生定期與學生見面,給學生介紹學習心得和學習方法。此外,對基礎差、學習效率不高的學生,進行學習技巧的訓練。通過技巧訓練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最大的程度發揮,培養起適合自己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起學習興趣,避免厭學現象的形成。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