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參考書到底能不能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文參考書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當然,要真正發揮它的參考價值,真正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作用,對作文參考書的正確使用顯得至為重要。那么,應該用怎樣的態度使用好種類繁雜的作文參考書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探索。
一、以對“下水作文”的欽敬態度參考之
“下水作文”,即教師親自作文,現身說法,為學生作文提供較好的借鑒,使之更便捷、更清晰地認識寫作的基本方法,準確把握寫作的要領,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
筆者暫且不談“下水作文”對學生產生的有益的情感引導,就老師所寫的“下水”來看,學生對此應該是充滿欽敬的。這種欽敬,從某局部的角度來說,是因為老師的作文寫得好。優秀作文參考書籍正是基于此點與老師的“下水作文”找到了相似點。學生應該本著發自內心的認同感來接近優秀作文,從對優秀作文的學習借鑒中體會到什么是作文,捕捉到作文的樂趣在哪里,探索到作文之路該如何去走,從與作文參考書的對比當中,找出自身作文的優缺點,了解定位自身的作文水平。在與優秀作文的“親近”中,學生的寫作熱情被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也被有效挖掘。
二、以對基本篇目的認真態度分析之
優秀的作文參考書究竟如何參考利用,對好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技術性盲區。也正因為學生不懂得如何科學借鑒,從而使得作文參考書形同虛設,甚至于到了成為累贅的尷尬境地。
其實,換個角度來說,之所以對基本篇目有相當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就在于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對作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優秀作文應該有它的成功之處,或者也可稱為經典之作。那么,何不以分析基本篇目的較真勁來對待它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首先是整體觀察,了解作品結構,借鑒它的行文安排;其次,把握作品的語言和文章所用的素材,準確概括(體會)語言特色,畫出或摘錄下可積累備用的素材;第三,嘗試解題,并結合全文分析它是如何圍繞題目來立意的;第四,體會它是如何恰當地運用素材體現中心的,其表現(表達、論證、情感抒發)上有何特點。
基本篇目的學習是在老師的計劃中,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作文參考書的學習,則是無計劃、無序與無目標中進行的。可見,要使作文參考書“為我所用”,從方法上來說,基本篇目學習的經驗是值得考慮借鑒的。
三、以對口袋小書的癡迷態度閱讀之
僅有可靠的方法并不意味著一定成功,學習貴在持之以恒,貴在“學而時習之”。在作文能力的提高上,筆者認為,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是制勝的法寶。沒有持之以恒的閱讀而形成的良性的知識積淀,再好的方法也只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
作文參考書的使用,也存在一個“有恒”的做法。筆者的建議是,應以對待我們身邊口袋書的“癡迷”來閱讀它。通常情況下,可以在課堂上處理多起看課外書的案例,但未必有一例是因為看作文書而被處理的(也許絕對了)。這樣說并不意味著必須是抓緊一切時間看作文書,而是說,要把看課外書的那種“精神”轉移一下,把可以利用的如課間、午休、作業的間隙(這也是不錯的調節)以及晚上睡覺前無聊神侃的時間,都盡可能地利用起來。試想一下,一個高中三年每天都看哪怕一篇優秀作文的學生,他的作文水平起碼也得在中游以上。能做到嗎?能!這就是毅力,這就是恒心,這就是發揮了“看口袋書”的精神。
四、以對資料大全的膜拜態度吸收之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為人們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生活中的半成品越來越多。簡單的說,隨便進一個市場,一頓豐盛的菜肴很快就可以搭配齊全。學生的作文似乎也搭了社會進步的福氣,什么論點、論據、素材大全,那是層出不窮。有不少學生更是將其視作法寶,好加珍藏。然而,學生在借鑒使用這些作文的時候,卻顯得窘態百出,生搬硬套者有之,牛頭不對馬嘴者亦有之。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資料大全作為舶來品,學生在記憶時缺乏體驗基礎,而其所特有的各自獨立的片段式樣,也不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開記憶。那么,何不把對資料大全的“鐘情”轉移到對作文參考書的閱讀與積累上來呢?可以說,優秀的作文就是對優秀的資料大全的完美連綴。在優秀的作文參考書中,可以分解出“大全”里的資料。作文參考書以其豐富的語言、科學的謀篇、完美的情節以及精當的評注,讓讀者常看常新,在其良師益友般的“指導”下,啟迪思想、扎實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