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老師在他的《如何當好班主任》一書中寫到:“客觀世界本已有這么多的憂患,倘主觀世界再尋煩惱,那人間真是沒意思透了。要千方百計保持自己心態的正常,少發火、少折磨自己,多干實實在在的事情,品嘗做實事的樂趣。”這番話給筆者帶來很大的啟發。想到自己在學生身上發了那么多的火而效果甚微,實在是得不償失,既浪費時間又荒廢精力,吃力不討好,與其這樣,真不如從積極的一面去引導學生,為了學生,也是為了自己。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學生,分析學生心理
性格暴躁的小峰最近動不動就打人、罵人,好動、坐不住的小康上課老惹科任老師生氣,性格溫和的小冰只因為一件不大的事就對別班的同學大動拳腳,就連平時乖巧、成績優秀的阿輝也情緒低落、精神不振,成績一滑再滑……件件事情讓筆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感到心情郁悶,件件事情仿佛都能觸發筆者心中那座隨時爆發的火山。終于有一天,筆者蓄積已久的怒火噴薄而出。整整一節課,同學們都處在嚴厲的批評訓斥之下,個個都垂下頭不敢吭氣。課后,筆者余怒未消,讓全班同學都寫了檢討書。事情過后,筆者在自己心情平和下來,卻不禁對自己的過激言行而懊惱后悔:“他們畢竟是孩子啊,畢竟是幾個帶頭擾亂課堂紀律的呀,把他們幾個的過錯強壓到全班同學身上,是不是太過分了呢?這樣做,是否會讓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傷害呢?”
當筆者懷著這樣的心情閱讀學生們的檢討書時,內心不禁被震撼:全班同學竟沒有一個透露出對老師的不滿,而是都誠懇地檢討了自己的過錯,并希望老師不要傷心而氣壞了身體。這讓筆者感動之余更加自責。筆者平時經常用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名言教育學生:“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對別人要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可事到臨頭,自己的心眼卻像針眼大小,眼里一點也容不下沙子。筆者由此深刻體悟到:教育學生怎么能如此武斷、不冷靜呢?
冷靜之后,筆者細細分析他們的這些舉動,其實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家庭不幸,父親身亡,母親遠嫁他鄉,早早失去雙親的疼愛,使得小峰養成了一種敏感、孤僻的性格。他不愿接受別人憐憫的眼光,他不愿別人拿他另眼相看,他對別人總有或多或少的敵意。因此,別人一句話稍不注意或一個舉動,都可能觸怒他。在了解了這些事情背后的原委之后,筆者又不禁為自己的急躁、沖動而后悔不已。畢竟他們還是涉世未深的孩子,畢竟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畢竟他們還很需要別人的理解。
二、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首先,筆者一一找他們個別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考慮到有些同學可能放不開,因此,筆者將談話地點選在了學校心語聊天室。那里環境靜謐,適宜溝通。聊天的過程還是很愉快的,學生毫不避諱,傾吐了他們的心聲。筆者像一個聆聽他們心聲的朋友一般,靜靜地聽他們的講述。講完之后,筆者能感受到他們輕松的心情。筆者并沒發表太多的意見,只是問了他們一個共同的問題:“你們信任老師并愿和老師一起改變自己嗎?”他們的答案也是筆者意料之中的“想”。 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當仁不讓于師”,作為老師應該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之后,實施第二步,老師要給他們找一些有意義的事去做。學校舉行一次校籃球比賽,筆者就把這次活動的主動權交給了愛打籃球的小峰、小康、小冰,他們很爽快地應承下來,并很快交出了訓練計劃,他們的熱情是筆者沒想到的。學校組織學生春游,筆者特意安排小輝當小組長,讓他去感受團結合作帶來的愉悅。事后,他給筆者寫了一封信,心中不僅表達了感謝之意,還表示他以后會專注于學習。伴隨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中,班主任擔當的是引路人的工作,所扮演的是良師益友的角色。
第三步是定期找他們談話,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這是一個善后工作,非常重要。因為處在這個時間段的學生,是思想情緒波動最大的時期。僅憑幾件事、幾次談話,就想讓他們徹底地改頭換面,那是不現實的。所以,定期談心、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是讓他們轉變的關鍵。令筆者十分欣慰的是,現在他們對自己的約束比以前加強了,而且也開始對學習萌發出些許興趣,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
其實,從學生身上筆者也學到了許多,例如他們的熱忱、他們的激情、他們的坦誠……也許沒有發生那么多的事情,筆者也不會深刻意識到,理解尊重別人不是光用來說教的,而是要真正用行動來實踐的。親身體悟的遠比言語的說教,更為真切、深刻。筆者相信,只要了解學生的性格,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就能近其心、導其行,挖掘學生的更大潛能,就能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使學生更加穩健地邁好成長的每一步。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縣高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