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育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了數以百萬計的技能型勞動者。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勞動市場技能型人才的日益匱乏,以及產業轉型對勞動者素質和新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家對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為企業培養大量技術工人的中職教育越來越重視。然而,中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卻面臨嚴峻挑戰,遭遇了困境,亟待有關管理部門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一、中職教育面臨的困境
1.中職學校的吸引力不斷下降
(1)過去的中職學生,一畢業就有正式工作,而且大多中職學生進入單位后踏實肯干,晉職晉升較快,上中職學校成為大多數中學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夢寐以求的事。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用人單位動輒就要本科學歷,中職學生幾乎沒有可能進入所謂的好單位,只能去企業一線當工人,使中職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降低,逐漸放棄中職學校。
(2)中職畢業生就業起點低,經常與未經任何培訓的農民工干的活一樣,待遇一樣,享受不到技工待遇,更是極大地挫傷了學生選擇中職學校的積極性,使得中職學校的吸引力急速下降。
2.招生難
(1)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及人口生育周期的影響,中學在校人數銳減。中職學校的招生重點對象的農村中學的在校人數更少,中職學校生源出現枯竭。
(2)由于我國用工制度的不完善和就業準入機制的不健全,一些勞務中介在農村組織沒有考上高中的適齡青年到沿海發達地區打工,也造成了生源的減少。
(3)受傳統觀念影響,家長和學生在選擇高中或中職學校時,會不約而同地出現認同感重心偏移,選擇讀高中。沒考上高中的學生,寧肯高價上高中,也不選擇中職學校。
(4)讀書無用論抬頭,家長認為與其花錢上職校,不如打工去賺錢。
(5)放棄設定入學“門檻”,招生陷入惡性循環。一些中職學校為了完成招生計劃,來者不拒,放棄了對學生成績、道德表現和身體狀況的起碼要求。結果導致一些特差生、甚至個別精神不健全的學生進入中職學校,不僅加大了管理難度,而且給中職學校造成負面影響,使中職學校的聲譽雪上加霜。
3.教學和管理不適應社會需求
(1)從教學上講:首先,近年來上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及個人素質較差。而大多數中職學校由于“雙師型”教師及實訓設備的缺乏,仍沿襲普教模式,采用單一的課堂教學,學生技能水平較低。其次,技能工人的培養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然而,校企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理論上的雙贏,還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最后,職校在緊跟市場需求開設專業方面比較到位,但受教育教學理念、資金、設備能力限制,沒有形成特色專業和有影響的專業。
(2)從管理上講:首先,辦學經費緊張,職業教育強調突出能力,教學成本比高中大,然而經費投入上高中卻比職教多,使得中職學校辦學、辦公條件相對較差。其次,由于前幾年中職學校規模的急速擴張和為開設專業隨市場變化帶來的沒有事業編制人員增加,學校只能自籌資金為這些人員發工資,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再次,由于中職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突發事件多,管理難度大,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比高中要大得多。最后,中職學校教師面對學習基礎、行為習慣、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學和管理任務很重,而收入較低,沒有成就感,看不到希望,教育教學熱情枯竭。
二、保證中職學校健康發展的建議
1.加大對中職教育的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及教職工待遇
中職學校在教育體系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要加強中職教育,應首先從加大經費投入入手,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職工待遇,調動中職學校教職工的積極性。
2.國家應從政策上拓寬中職學生的就業渠道,提高中職畢業生的待遇
在招考公務員或熱門崗位時,應根據工作實際,放寬招考條件,允許中職學生與大學生同臺競技,優勝劣汰,給中職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和晉升的通道。其次,對于工作在企業一線的中職學生,工作和生活待遇應與未經任何培訓的農民工有所區別,讓他們享受到應有的技工待遇。
3.借鑒歐洲制造強國高校招生辦法,改善中職學校招生窘境
歐洲許多制造強國,如德國,工科大學一直從中職學校招考學生。學生在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進入大學學習,能根據自己的專業經歷,明確地知道需要學習什么。同時,在進行零件設計時,能充分考慮零件設計、加工的可行性。我國要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能否考慮讓工科大學,特別是名牌工科大學從中職學校招生,為中職學校吸引來優質生源,改變中職學校跟在高中后面“撿漏”的尷尬局面。
4.完善健全就業準入機制,先培訓后就業
嚴格遵守《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從事技術職業(工種)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就業上崗。以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和穩定就業。
5.完善中職學生資助金發放辦法,加強對中職學生免除學費的管理
國家給中職貧困學生發放資助金,緩解學生生活壓力的做法,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普遍歡迎,然而在運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資助金由上級有關部門根據學校提供的在校學生信息,每學期一次性直接發放給學生,如此操作有一些弊端。
(1)每逢發放資助金,班主任要逐一給家長打電話,通知資助金已打到學生卡上,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給班主任留的電話號碼是錯號或空號,這樣老師就無法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部分自律性差的學生在極短時間內就將資助金揮霍一空。
(2)在發放資助金期間,在學校食堂就餐人數明顯減少,偷竊、酗酒、打架等事件加劇,不僅未起到積極作用,還給管理帶來新的問題。建議把資助金的發放權放給學校,學校根據學生表現逐月發放,切實用于補貼學生生活。其次,這一政策,雖然得到家長和中職學校的普遍歡迎,但是,仍須加強對中職學生免除學費的管理。防止部分不好好學的學生或個別不負責任的家長把此當作免費午餐,不珍惜就讀機會,影響中職學校和學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中職教育目前陷入這種無法自拔的問題中,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作為中職學校,首先要練好“內功”,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強化人性化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技能水平。同時,在畢業生頂崗實習和安置方面,改變一味向南方沿海城市推薦學生的做法,讓職業教育充分服務當地經濟建設,使地方經濟建設得到職業教育的回饋,從而爭取到地方財政更大力度的支持。作為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門,亦應深入中職院校,了解學校的現狀,幫助學校走出困境,塑造職業教育的良好形象。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