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大師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縣一個書香門第,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專心致志,旁若無人。有一天,章太炎在天井一讀幾個小時,嫂子怕他著涼,喚他進屋加衣,喚了許久,他才抱著書本進屋加了件衣服,又回到天井繼續讀書。他沒有看清加的竟是嫂子的一件花衣,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他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個雨天,父親邀了幾個秀才飲酒賦詩。一位老先生要6歲的章太炎也吟一首。太炎略一思索即吟道;“天上雷陣陣,地下雨傾盆。籠中雞閉戶,室外犬管門。”吟完四座皆驚。從此,太炎被鄉人稱為“神童”。為此,余杭縣令還專門召見了他。
時光荏苒,章太炎已經成為一個博學少年,而且,因受家庭影響,具有反清的革命思想。他曾將大人都不敢公開閱讀的反清書籍《東華錄》拿來閱讀。后來,他聽說杭州能買到《滅韃子》一書,就一個人偷偷離家,乘船到杭州買來此書,在回來的船上,竟一口氣讀完,而且過目不忘,記在心中。
滿清末年,朝廷仍然以科舉取士,一篇八股文定前程。章太炎雖讀了不少古書,但對八股文深惡痛絕,14歲時,曾裝病躲過了余杭縣的童子試。兩年以后,父親逼他到縣里赴試。英姿勃勃的章太炎藍衣長衫,手捧筆硯跨進考場。一看考題,竟是《論燦爛之大清國》,不由怒火中燒。他想到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洋鬼子在中國的橫沖直闖,中國老百姓的饑寒交迫……提起毛筆“唰唰唰”揮毫疾書,很快答完了卷,交給了監考官。
監考官見章太炎第一個交卷,很是高興,夸獎了一番,隨即看起了卷子。看著看著,不由臉色變得煞白,手也抖了起來。原來章太炎的卷子,滿紙都是抨擊清王朝的語言。監考官喝住章太炎,怒道:“你你……大膽的章炳麟,你可知罪?”章太炎冷冷一笑,挺胸昂首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當今國人之思;我之所書,樁樁合乎當今國之實情,何罪之有?要不,讓大家評評!”說著,搶過卷子,大聲讀了起來。
考場內一陣騷動,考生都停筆聽了起來。這時,考官們都來了,他們怕把事情鬧大,丟了自己的烏紗帽,急喊差役,將章太炎趕出考場,革除錄取資格。章太炎卻哈哈一陣大笑,挺胸昂首走出考場,回家去了。大家都說,章太炎是個瘋子,因而官府也沒有抓他。從此“章瘋子”的綽號傳了出去。以致后來,他還以瘋賣瘋,大鬧袁世凱總統府,留下許多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