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俄羅斯
◆ 英國《新科學家》
2010年8月12日
編譯:嚴格
自七月中旬以來,俄羅斯在強烈熱浪的折磨下,創造了它的歷史最高氣溫紀錄。熱浪導致大面積干旱,摧毀了農作物,引發了野火,將莫斯科籠罩在煙霧中,如今又威脅到重要的核設施。據莫斯科衛生部負責人說,該市每天的平均死亡率已經翻了一番——從以往平均每天360人至380人上升到了每天700人。
造成這股熱浪的主要原因是“阻塞事件”——一種靜態大氣模式,自七月中旬以來,困住了從非洲來的熱空氣,產生了極度高壓,充溢俄羅斯的西部。
“阻塞事件”經常自然發生。有證據證明太陽活動不足會增加其發生的數量,而目前太陽正處于最低活動期。
英國氣象局的Jeff Knight說,“厄爾尼諾現象”的氣候模式也是原因之一。“它使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推遲了約六個月?!边@些可惡的額外熱量增加了世界各地產生熱浪的可能性。
復制而來的成功
◆ 英國《經濟學人》2010年7月22日
編譯:蘇晨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經常鼓勵培養創新,他明確地指出,為了保持經濟增長和競爭力提升,中國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變。
然而實行起來并不容易,因為這個國家充斥著學術不端的行為。不管中國國內還是西方的學者都認為,中國學術領域的欺詐行為十分猖獗,從篡改數據到謊報學歷,從考試作弊到大范圍剽竊。
最近的顯著例子當屬唐駿,一位非常成功的、依靠自身努力成功的總裁。他還是一本暢銷書的作者,書名是《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他最近被指責謊報了自己在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他解釋是出版商校對出了錯誤,事實上他的學位是在另一家學校獲得的,一文不名的西太平洋大學。
一位西方的學者講述了之前發生的一件事:一項社會科學項目雇用中國公司采集調查數據,后來發現調查問卷僅僅是由這個公司的研究員自己填寫的,而這些虛假的數據使項目受到了影響。
這樣缺乏誠信的行為不只是中國獨有,但是,缺乏各領域專家相互評審機制,被誤導的激勵機制和缺乏檢查督導的行為,使得這種行為在中國更加普遍。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專家曹聰指出,中國的學術水平有時候易受影響,因為以著作出版的數量而非質量來體現學術水平,獎勵并未考慮學術的嚴謹性。即使資歷較深的學者也是如此,他們很少會因為學術欺詐而受到懲罰,為他們的后一輩樹立了“正派”榜樣。
學術行為不當的影響非常深遠。賓州州立大學的Denis Fred Simon評論認為,日益增加的欺騙行為“將使中國科學界的整體信譽受到質疑,也會給中國產品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可靠性帶來負面影響”。
蝦與橙汁能致命?
◆ 臺灣《天下》
2010年8月
編輯:蘇晨
網絡上經常流傳一些似是而非的健康訊息,令民眾感到困擾。近日一篇用紅色斗大標題寫的“吃蝦的時候喝橙汁等于自殺!”令人怵目驚心。這樣的說法到底正不正確呢?
大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醫師說,維生素C加上無機砷,確實有可能合成砒霜。甲殼類如蝦、蟹、龍蝦、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機砷存在,而有機砷可以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至于無機砷確實有毒,但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依實際計算,要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必須吃下五十公斤的蝦及極大量的維生素C,遠超過人所能吃下的量,所以這種顧慮其實是多余的。
賴醫師指出,砒霜的成分是三氧化二砷,雖是劇毒物質,但亦是作為治療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新藥,甚至對某些人而言,它是用以治療疾病的處方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