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畫家去世了。為了紀念他并褒揚他的成就,其同行和學生為他舉辦了一個規模盛大的畫展。人們為畫家精湛的畫藝所傾倒,贊溢之詞不絕于耳。但在一幅沒有標題的畫前,大家卻百思不得其解,這幅畫上橫七豎八地畫著各種顏色,卻沒有什么形象。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奧妙之所在。
于是,好事者請來畫家的一位高足,該高足仔細地審視著畫面,以無限崇敬的心情體會和揣測老師的意圖,他說:“這幅畫可以說是集現代派各家之大成,表現了一種既遼遠空朦又真切生動的境界,這境界……”他做了一個手勢,表示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這一下,人們似乎一下子都恍然大悟,更加對畫家佩服得五體投地,并紛紛從各個方面、各種角度探討這幅畫的表現手法和創作宗旨。這幅畫也很快在報紙上刊登出來,此后,對這幅畫的研究和爭鳴也就更多了,它甚至成了一些雜志和美術書籍的封面裝飾。
很多年后,該高足見到了畫家的妻子,寒暄之際自然就談到了那幅“杰作”。然而畫家的妻子聽了以后哈哈大笑說:“什么杰作,那不是塊調色的破畫布嗎!”而此時,又一本研究這幅畫的專題論文集出版了。
小澤征爾有一次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后。評委交給他一張樂譜,小澤征爾稍作準備便全神貫注地指揮起來。突然,他發現樂曲中出現了一點不和諧。開始他以為是演奏錯了,就指揮樂隊停下來重奏,但仍覺得不對頭,他感到樂譜有問題。可是,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權威人士卻一致聲明,樂譜不會有問題!面對幾百名國際音樂界權威,他一時間竟然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但是,經過冷靜的思考,他最終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于是,他大聲說:“不,肯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席上的那些評委們立即站立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以試探指揮家們是否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只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指揮家。在3名選手中,只有小澤征爾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權威們的意見,因而贏得了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大賽的桂冠。
不同的故事有著截然相反的結果。盲目崇拜權威,于是就出現將調色的畫布當作偉大作品的怪誕之事。而敢于正視專家權威的小澤征爾則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演奏家、指揮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被專家和權威頭上的光環所迷惑,應該像看待常人那樣清醒、客觀、現實地看待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對他們的成果有個正確的認識,也才會從他們那里得到更多正確的指教,獲得更多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