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至26日,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才發展面臨戰略機遇期的大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跨入新世紀的第十個年頭,國家召開如此高規格的會議,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那么,廣西該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更好實施人才強桂戰略?為此,本刊邀請了有關領導、專家對此進行解讀和分析。
小康大業,人才為本。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并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科學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指導方針、重大舉措,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進行全面部署。這標志著我國人才工作邁進了人才優先發展的新時期,進入了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新階段,是我國人才工作新的里程碑。人才發展面臨著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當前,廣西正進入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從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步伐加快等,都給廣西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廣西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依靠人才的聚集和人才潛能的發揮,無論是外地人才還是本地人才,都要關注好他們潛能的發揮,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桂之路,充分發揮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最積極作用,依靠人才提升競爭力。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為政府人才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應該緊緊圍繞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的“到2020年,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總體目標,立足高遠,審時度勢,把握人才優先發展的機遇,更好實施人才強桂戰略。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抓好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廣西在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下簡稱“兩高”人才)隊伍建設上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比如廣西人才小高地建設、博士后工作站建設等,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廣西經濟建設急需的人才,形成了具有廣西特色的區域性人才小高地和產業人才小高地集群,對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于做大做強做優廣西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勾劃了廣西未來十年的工業化進程,經過十年左右努力,廣西將優先重點發展十四個千億元產業,大力發展四大新興產業,形成“14+4”的產業集群,實現“兩個翻番,四個先進,十四個千億”目標。在加快推進廣西工業化進程中,人才的同步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產業的發展,需要高層次人才作為支撐;這些產業的騰飛,需要高技能人才進行拉動。特別是一些產業剛起步,更需要我們吸引和培養一批與之相匹配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對產業發展形成有力的支撐。因此,人社部門應該圍繞經濟主戰場,在發揮原有人才工作平臺作用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繼續抓好“兩高”人才隊伍建設,下步將重點實施“首席專家”、“八桂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采取“東引西聯”的方式引進緊缺急需人才,海納百川地吸納海外高層次人才,構建高層次人才集聚和向往的人才“磁場”;適時啟動實施廣西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就業基地建設,造就一批適應廣西優先重點發展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級“藍領”。同時, 要統籌好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與非公組織、新社會組織的人才培養和使用,統籌好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急需人才與后備人才的隊伍建設,尤其要把培養造就青年人才特別是青年英才,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第二,堅持以用為本,加快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人才發展以用為本。人才重在使用,重在發揮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中央提出的人才“以用為本”原則,實際上是要求我們政府、用人單位和整個社會真心實意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提供走向成功的機會,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人社部門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努力完善黨管人才的領導體制、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加強人才工作法制建設等人才工作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開發、人才評價發現、人才選拔任用、人才流動配置、人才激勵保障等人才工作機制。特別是要著力完善重在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加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規范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準入,依法嚴格管理;完善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水平評價辦法,提高社會化程度。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逐步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院校職業資格認證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辦法。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逐步在我區全面推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競聘上崗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以崗位績效考核為基礎的事業單位人員考核評價制度。繼續穩慎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探索“兩高”人才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形式,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利于激發人才活力和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的激勵保障機制。
第三,完善人才管理政策,不斷提高人才工作的管理水平。人才管理與其他人力資源管理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要按人才管理的特殊性來完善管理。要根據人才成長的特點,研究制定人才開發促進法和終身學習、工資管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職業資格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保護人才和用人主體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要逐步提高人才的社會保障水平,著力解決人才的工作、生活、學習等各種保障問題,在落戶、休假、醫療、住房等各項政策上對“兩高”人才予以傾斜,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之更好地投入到科研、生產中去。要制定和完善雙向掛職、短期工作、項目合作等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引導黨政機關、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專業技術人才向企業、社會組織和基層一線有序流動,促進專業技術人才合理分布。要圍繞我區構建“兩區一帶”發展新格局要求和重點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制定人才調配政策和特殊人才安置政策,研究探索為重點產業人才服務新模式。
第四,實施重大人才工程,打造我區人才競爭優勢。要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為抓手,加快領軍人才培養,帶動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全面發展。我區即將出臺《關于加快吸引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開發的若干政策措施》、《“八桂學者”工程實施辦法》、《首席專家制度試行辦法》等“1+3”政策文件,重點打造兩大具有廣西特色的人才工程:一是推行首席專家制度,要為首席專家提供工作、科研、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其次是實施“八桂學者”工程,“八桂學者”是廣西頂級的專業技術人才,我們既要為他們的科研、工作提供物質保障,也要為其科研團隊提供必要的物力支撐。另外,還要抓好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組織實施“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等人才工程。只有逐步培養一批可用、可為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支撐廣西重點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只有加快培養一批信農、惠農、干農的農村實用型人才,才能為廣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第五,強化人才公共服務,推動人才工作職能轉變。人社部門要為人才的成長、人才作用的發揮,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大力開發業務齊全的公共服務產品滿足人才多樣化的需求,諸如健全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企業用工登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人事檔案管理、就業服務等,加強人才公共服務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創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務的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為各類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創造條件。要健全人才市場服務體系,發展專業性、行業性的人才市場,特別是對一些影響廣西發展的緊缺人才,要廣開渠道,優先保障,既要重視市場配置,又要重視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性、基礎性、開創性工作,切實關心人才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協調解決好人才落戶、家屬安置、子女入學入托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人才工作職能部門的作用,使各類人才在廣西找到能夠充分發揮他們聰明才智、個人最大潛能的舞臺。
總之,人才工作涉及的是綜合性工作,全區人社部門要在黨管人才的原則下,積極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將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0年)》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自覺轉化為推動人才工作的科學理念、工作思路和實際行動,更好地服務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我們重要的歷史使命。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