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8年遼寧西豐縣“最牛縣委書記”下令進京抓記者之后,陜西渭南公安近日又上演了進京抓作家的“牛戲”。今年8月19日,幾名來自陜西渭南的便衣警察帶走了報告文學《大遷徙》的作者謝朝平,罪名是“涉嫌非法經營”。
所謂“非法經營”,是指謝朝平與《火花》雜志社達成協議,以增刊方式印了萬冊《大遷徙》,而增刊沒有事先上報審批。此前,渭南市文化稽查隊已經以“雜志屬非法出版物”為由,沒收了幾千冊《大遷徙》:庫區各縣市政府還派出公安、鄉鎮干部和文化稽查隊員,從移民家里搜走《大遷徙》增刊,并扣壓了4600冊運回的“非法出版物”。
要說謝朝平“非法經營”,顯然是無稽之談,因為“經營”的目的必然是贏利,而謝朝平只是出于一個記者和作家的正義感,應渭南當地移民的請求寫了反映他們境遇的《大遷徙》,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收了任何人的錢款。事實上,為了爭取作品的出版,謝朝平自己掏了五萬元印刷費。即便因為程序瑕疵而構成“非法經營”,違規主體也是雜志社而非作者,因為申報審批是雜志社的義務,作者本人是無法履行這一義務的。在缺乏任何贏利目的的情況下,“非法經營”顯然不成立,渭南警方對謝朝平的拘留構成對公民人身自由的任意侵犯。
渭南警方不僅侵犯了謝朝平的人身自由,而且也侵犯了他和眾多移民的言論自由以及公眾的知情權。渭南之所以對謝朝平大動干戈,“非法經營”的指控之外,是對《大遷徙》的封殺。后者客觀記錄了三門峽庫區幾十萬移民的歷史,揭露了當地官員挪用移民安置款、占用移民土地、造成大量移民上訪等問題。既然關涉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官員個人的“烏紗帽”,謝朝平遭拘捕、《大遷徙》遭沒收因而由此發生。但是,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憲法第35條保障公民享有的言論與出版自由。
事實上,憲法第35條規定言論和出版自由的目的正是為了防止發生在渭南的所有這一切,進而給中國社會帶來真正的和諧穩定。如果公民失去了抗議政府違法的言論自由,如果任何揭露地方官員腐敗的報道或出版物都將受到封殺、相關記者或作家都將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迫害,這些錯誤卻得不到糾正,那么地方政府官員則將更加肆無忌憚地濫用公權力并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社會不公,冤假錯案、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將伴隨著貪污腐敗遍布全國各地,“上訪”大軍源源不斷,群體性沖突此起彼伏。
言論和出版自由的功能正在于及時揭露地方問題,以利中央盡早發現問題并進行整治,進而從源頭上消除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并增強體制合法性。
由此可見,保障言論和出版自由的實質遠比具體的出版程序重要。按目前規定,《火花》雜志社出版增刊或許確實存在未報上級審批的程序瑕疵,但是這點程序瑕疵并不能被用來否定出版《大遷徙》本身的合法性,更不能為無理拘押謝朝平的違法行為提供正當性。事實上,憲法言論自由意味著出版應被假定合法,壓制出版才是不合法的,除非能夠以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出版物確實包含違法內容。
渭南方面利用出版程序瑕疵達到壓制言論的真實目的,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縱容這種表面合法、實質違憲的伎倆,后果將不堪設想;一旦任何地方政府都可以動用公權力在全國各地抓人,則不僅作者的基本人身自由遭受侵犯,言論和出版自由失去保障,而政府亦將和全國人民一起,被屏蔽于集體無意識的危險狀態之中。